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按 [意見] 留言,發表您的信仰分享/感想。唯望大家以基督徒的愛心去分享、互相尊重。

網頁

2010年7月28日星期三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8月1日)

這個主日讀經挑戰我們重整運用時間的主次

訓道篇 1:2; 2:21-23

也許《訓道篇》並不是聖經中最受歡迎的章節之一。事實上,它批判地揭露了人的生命如果背離天主,將會有什麼後果。如果認真地思考《訓道篇》,可以預備我們聆聽基督的福音。

《訓道篇》並不是什麼喜訊,反而是我們聽福音喜訊前必需先聽的「壞消息」。「虛而又虛,萬事皆虛。」— 如果離開了天主,我們的生命都是絕對徒然、無意義的。


答唱詠 90

第一部份,第36節將人可朽壞的生命、跟天主的永恆作對比。第1214節及17節是聖詠的第二部份是向天主祈禱,希望天主憐恤世人短暫、無常的生命,願我們的辛勞也能獲得豐沛的收成。

這首聖詠的來源已經無從稽考,從第三節可見,作者應該受著智慧神學的影響。(「使我們學習內心的智慧」)


聖保祿宗徒致哥羅森人書 3:1-5, 9-11

如我們之前討論過的,哥羅森人書對復活生命的看法比羅馬人書更甚,它指出領洗後,我們現在已經分享基督的復活生命。

但哥羅森人書並沒有忽略提醒我們需要持續、急切地努力。(「追求天上的事已經死了不要彼此說謊」)

要將領洗時獲得的復活生命持續,就要不斷地、活躍地生活出基督。

「追求天上的事」是「超越生命的本質」,我們不能從空間去的理解它的意思,因為它不是指「新柏拉圖主義」式的逃離現世,但質性的超越(qualitative transcendence)在現世就可以達成。

我們跟天主的關係並不是崇拜一位「高高在上」、完美得難以想像的一位神靈;而是我們在天主內獲得新生命:透過參與耶穌基督的生命,從此「為別人而活」,正如基督將自己的生命完全奉獻給世人。因此,當祂被釘在十字架上,祂獲得了生命的超越。(D. Bonhoeffer).

寫信的宗徒總結, 不是透過個人主意的苦修、禁制不道德的行為等等.. 而是透過基督徒團體,「已沒有希臘人或猶太人、受割損的或未受割損的、野蠻人、叔提雅人、奴隸,或自由人的分別」。

這個目標是「次終極」(penultimate) 的,並非「終極」(ultimate)。要將這些人為的分類解讀成當代的用詞並不難。

路加福音 12:13-21

今個主日福音將讀經一及讀經二的中心思想融合,賦予更準確的闡釋。

那個糊塗的富翁沒有遵行天主旨意去過活,於是一切勞苦及工作都是徒然及沒有意義的 (「虛而又虛,萬事皆虛」)。在他的生命中,並沒有尋找「天上的事」。

令人震驚的審判突然出現了:「今夜就要收回你的靈魂(生命)。」

因為這個富翁將生命用作自把自為地管理財產,絲毫沒追求天國、完全沒有理會永生。(他認為自己所擁有的財物,全都歸於一己的控制之下),當他發現天主有權利給予、也有權利收回一切時,他時多麼的驚愕!

富翁將自己的生命,催向滅亡。

歷史背景

在這段福音中,耶穌被邀請成為一位「中間人」,在當時文化中,那是一個備受尊敬的角色,卻也十分之難做。稍一不慎,這個「中暗人」也許會釀成糾紛、甚至流血事件。

「中間人」的主要角色就是要免卻流血衝突的發生。這個角色在瑪竇福音的《真福八端》中是備受讚美的:「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 5:9)

理想地說,「中間人」是親屬圈子中,跟爭執雙方離開五層關係的人。更重要的是,因著他的性格、地位、尊崇、財富、影響力或其他個人因素而被邀請擔當此角色,他要說服訴訟雙方同意他的決定。

耶穌用了兩個角度去回應這個備受尊崇的邀請。第一,他取了當時文化習慣中的謙虛態度去回應。付出與接收讚美,在那個時代及文化背景,也是一件可能會帶來危險的事。所以耶穌也就以謙和的回應去面對四周的妒忌眼光:「誰派我做你們的判官,為你們分家呢?」

第二,耶穌道出了他拒絕做這個中間人的真正原因:這個爭執是由於貪婪而起的。

耶穌接著講了個「物產豐富的富翁」比喻,天主不欣賞他積藏物產的態度,甚至稱他為「糊塗人」,而他的確活該受此審判。
  
這個富翁明顯是個地主,在當時社會環境中,是極少數的階層。他從自己的田地獲得財富,當他知道自己的物產豐收了,他便拆毀原有的倉庫,興建更大的倉庫去儲存產物。

但這個「未雨綢繆」的大計卻被天主所責斥,甚至用他自己的話去諷刺:「你存有大量財物,足夠多年之用,你休息吧!吃喝宴樂吧!」(19)

富翁在豐收時為未來可能貧瘠的年份作預備,但不單為自己所需,當罕年來臨時,他會給村內的小業主借貸糧食,然後他會高價賣出糧餉,以沒收更多土地。

「糊塗人」應該作什麼呢任何一位當時的大地主,都應該立即將多餘的糧食分給他人。

透過分施,好運的地主可以因而獲得更多客戶,或簡單點,單純做一些善事。

也許他可以好像耶穌讚賞的那個「精明的管家」一樣(路加福音!6:1-9),用多餘的財富去賺取友誼,到他自己的財富用盡了,他的朋友可以回報他,這是當地的傳統習

我們的祖先總會找到方法挑戰我們。

虛而又虛,萬事皆虛

也許你和我在心底深處,都會覺得自己的生命是被虛耗掉的。你有同感嗎? 在一個啤酒廣告裡,一班大男人像瘋狂的少年人般狂灌啤油,廣告說:「世上沒有比這更快樂的事!」 你真的同意嗎?

一切皆徒然。英譯版本中的「vanity」指個人虛榮的意思,像孔雀開屏般驕傲。「虛而又虛,萬事皆虛」原文是指空洞、無價值的意思,像水蒸氣一樣蒸發掉。「徒勞的」更為貼切。(希伯來文用了「hebel」這個字,來自名字「亞伯爾」(Abel),他的祭獻被拒絕了。)

所以當「「訓道者」(Qoheleth)— 他被假定為訓道篇的作者— 說:「虛而又虛,萬事皆虛」,他認為一切都是徒勞的。就像在絕望中的申訴! 真是悲苦得像患了抑鬱症那樣!

那,就讓我們反思,讀經一所說的是對嗎? 你同意你的生命也是「徒勞無功」嗎?

讀經一給了我們一個暗淡的答案。

「人在太陽之下,所受的一切勞苦,以及操心的事,究竟有什麼益處?其實,人天天所有的,無非是悲苦和煩惱,連在夜裡,內心也得不到安息」這是真的,我們都同意「萬般帶不走」(當面對死亡時, 現世的一切都不能帶走),不過我們又繼續拚命的苦幹下去

我們生命中付出了多少勞力,純粹為了財富及外在的奢飾華物?你是否也是其中在爭取「底線」的人?希望多多賺取財富,於是生活會無憂?「訓道者」說,你在追求的,只是虛無。也許是時候深思這一點了。

在福音,耶穌簡單地說,姑勿論我們有多富有,財產並不是我們生命的一部份。他說了著名的比喻:

有一個富翁,他的田地出產十分豐富,他甚至乎忙著拆毀舊的倉庫,急急建成更大的,去收納更多更多的穀物和財產。

這聽上去也有道理,的確,在美式的文化裡,這富翁的思想正常不過樓宇被拆毀,成為更高、更宏偉的摩天大樓運動節目的評述員常常將運動員形容為「史上最偉大的... (某某運動…)員!!! 就像那個富翁、糊塗人,「訓道者」所說的「虛而又虛,萬事皆虛」。

比喻中的富翁在大吃大喝時,就接到一個震驚的消息

「糊塗人哪!今夜就要收回你的靈魂,你所儲備的,可以給救回你的性命麼?」

天主會否對你和我說同樣的話? 天主會用「糊塗人」去叫喚我們嗎? 我們是否囤積著自己的財物,縱然我們並不富裕? 我們是天主的子女、還是「財神」的子女!?

事實上,天主創造我們時,已經讓我們可以向祂開放自己— 祂是所有愛的根源及頂峰;如果我們不重新查看自己擁有的財產,我們一切的榮耀和利益,都是徒勞的。

如果正正在今天晚上,死亡就要臨於你,你將會拿著什麼去面對天主?

反省問題

讀經一

1.          試反省「人在太陽之下,所受的一切勞苦,以及操心的事」— 在你生命中,這些操心勞碌的事,是否比你期望的多?你如何平衡勞苦、操心的事、與及讓你快樂的事情?


2.    這篇讀經是有關生活中的主次,你生活中有沒有什麼需要重整的事?你有適當的時間工作、祈禱、跟家人朋友相處、閱讀、大笑、玩樂嗎?有沒有忽略了某些部份,為什麼呢?

讀經二

1.      「追求天上的事」— 你追求的是什麼? 你在哪裡尋找呢?你的國家也是在追求「天上」的事嗎? 你希望教會所追尋的又是什麼?

2.      基督是你的生命,這時否代表你永不會有聖保祿所講「地上的事」的煩惱?他舉了詳盡的例子(邪情、私慾等等) ,你如何讓基督幫助你「致死屬於地上的肢體」呢?

福音

1.      福音討論到「那些只為自己累積財產,而不在天主前致富的人」,你認為「在天主前致富」的是什麼?

2.      很多人會將你個人的價值以房子的大小、工作履歷、房車型號去衡量,你又用什麼尺度去計算別人的價值呢?我們可能擁有許多,同時捐獻出很多嗎?


祈禱

天主父,請教導我們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成為富有的,請賜給我們智慧,讓我們可以祢的旨意去衡量我們生命中各樣事情的主次。亞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