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按 [意見] 留言,發表您的信仰分享/感想。唯望大家以基督徒的愛心去分享、互相尊重。

網頁

2011年5月11日星期三

復活期第四主日 (5月15日)

宗徒大事錄 2:14,36-41

讀經一延續上星期章節,繼續記載伯多祿在第一個聖神降臨節後所宣講的訓誨、以及當時聽眾的反應。這次講道的重心,可用當中一句基督論總結:「天主已把你們所釘死的這位耶穌,立為主,立為默西亞了。」

熟悉教理的讀者,對於伯多祿講論這一句新約信理,也許會感到有點迷茫……

這樣的講法,幾近「義子論」(adoptionism),難道耶穌原本是普通人,復活後才被賦予天主性? 我曾經有一位同僚,機智地用以下一句解釋「義子論」,他說:「就好像耶穌基督起初只是一個凡人,最後得到了『天主性』作為畢業獎品吧!」

但這正反映早期希伯來教會,以「本體基督論」 ontological Christology )的角度去看新約。他們以功能、而不是本體的角度去分析。(參閱Gregory Dix 的書 Jew and Greek)

「主」、「默西亞」是功能上的稱呼,意思是:復活後,基督被高高舉揚,祂成為了世界的拯救者、我們的「主」(Kyrios)。

自此,祂對天主子民,擁有絕對的王權;祂能夠寬免罪過、並以自己的說話、聖事去滋養他們、也有權要求子民服從於祂。

天主為人類所做的全部工作,都藉著基督而完成;耶穌基督參與在整個救贖工程之中。我們稱耶穌基督是「主、默西亞」,這一點十分重要 表示我們明認祂是我們的主宰、救世者。

聽到伯多祿的宣講後,群眾紛紛說:「我們該作什麼?」,伯多祿的答案是:「悔改、受洗」。悔改不單止對過往的罪惡生活感到懊悔,還包括徹底改變生命,接受新的價值觀、重新理解耶穌基督究竟是誰、祂為我們的生命帶來什麼意義。

當時猶太人反對耶穌、將祂釘死在十字架上。他們以為,耶穌不是天主的使者、並沒有帶來救恩,祂大概只是一個妖言惑眾的人、或另類的狂熱份子。現在,他們卻要重新接受耶穌基督賦予的救恩明認基督的確是天主所派遣的那一位、拯救世界的默西亞。信而受洗,是公開表示願意接受這份救恩。

他們獲得罪過的赦免,甚至比個人赦罪更有力量在末世,天主的救恩將會獲得圓滿、新教友領受洗禮、分享團體內充盈的聖神恩賜。


答唱詠  聖詠23

「基督是善牧」這個主題,原本屬於復活節後第二主日,現在被調配到這個主日。 聖詠廿三首大概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聖詠;它帶出讀經二及福音關於「善牧」的主題。

在聖詠原文,牧者是「上主」本身。最早期說希臘文的基督徒,將復活的基督稱為「主」(Kyrios),也這樣翻譯了阿拉美語的句子 (同時可參閱「Marana tha 主,快來吧);於是,許多新約希臘文的內容,就從「天主我主」,變為「基督我主」。

這卻沒有影響舊約之中,猶太人所信仰的「一神論」;因為基督就是天主,祂是天主對人所作出的救贖行動。

當然,一直引申下去,我們就會得出「天主聖三」的結論。甚至在最早期的教會,信友已經相信天主透過一位「死而復活」的基督去作出救贖行動。天主透過基督履行王權、基督也以牧者的身份養育、保衛祂的信友。

聖伯多祿前書 2:20-25

這是傳統上,在善牧主日朗讀的書信。也許大家記得我們早前討論過,這篇書信的內容是從一個「洗禮講道」之中取出。作者規勸信眾要堅心忍耐,他用受苦的基督作模範,也引用了依撒意亞先知書五十三章,受苦僕人的歌詠。

但是,就如引用章節時常常發生的事,作者繼續引經據典,甚至超過了他原本要說的主題,他不單止說基督的苦難是堅忍的模範、甚至說到是救贖性的:「他在自己身上,親自承擔了我們的罪過。」

基督的創傷,帶來醫治、祂的死亡,帶來救贖。因此,我們可以死於罪惡、獲得成義。

說到這裡,作者引用歌詠,繼而說到讀者。他再三提醒,信友們既已從罪惡回頭,應該歸依他們的靈牧和監督 (希臘文episkopos是「主教」)

最尾那句透露了一些線索:我們大概看見伯多祿前書的成書時期,教會牧民架構的大概。正統地說,應該是主教或牧者,去界定基督的稱號。教會的「靈牧和監督」,就是主教、牧者,因為基督透過他們的管治,照料教會的羊群。

聖若望福音 10:1-10

在關於「善牧」的福音章節背後,其實有著很複雜的背景。讓我們首先探討兩個比喻的整合 (1-3節、3-5)

在第一個比喻中我們看到兩個圖像:強盜、牧人。第二個比喻,提到羊群與牧人之間的關係、羊群與強盜之間的關係。

兩個相連的比喻之後,耶穌親自解釋;若望也將基督塑造成牧人、及羊的門。

現代的新約學者,將這一章節看成是兩個比喻、原本應該分開記載的。相當肯定兩者都是耶穌親口所說。不過,在口傳的時候,人們將兩個比喻混合一起,而耶穌作的解釋部份,是若望紀錄上去的。

第一個比喻,給予當時以色列宗教領袖一個挑戰:他們會接受耶穌的訊息嗎? 耶穌於耶路撒冷最後的傳教使命中,最終極的答案將得以揭曉。

第二個比喻,應該發生於耶穌傳教生涯中較前期部份。當然,祂根本不需要用任何外在證據去證明自己的王權;當時,有一些人的確聽從耶穌的聲音而信從了祂,因為他們認得出於天主的聲音。

在最後部份的解釋,說明耶穌就是羊的門、也是牧人。兩者傳達同一個訊息:復活的基督,就是滋養羊群的一位,祂的說話、聖事,給予信徒新生、讓他們獲得豐盛的生命。


歷史、文化背景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先敘述一個牧羊的場景,這是第一世紀巴勒斯坦極平常不過的景象。然後,祂以這個圖像形容祂自己、及祂的說話。

當時的景況
耶穌細緻地描繪一位「善牧」的形象:

(1) 他由門進入羊棧,而不是在窗口、後門鬼祟爬進去。

(2) 看門的人認出他是真牧人,於是讓他進去羊棧;其他的人一概不得進入。

我們以中東牧羊人的情況去分析,這比喻十分合理:當時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羊群,但他們需要一個共同的羊棧去放置各家的羊。於是,他們會僱用一個看門人,負責照料羊棧。


(3) 牧人帶領羊群進、出。
這景象大概不易理解。懂得牧羊的人都知道,牧人不會走在前方帶領羊群;反而,他們該走在羊群最後,趕他們往前走,因為這可以防止尾隨的羊隻走散。

不過,在中東,情況卻不同。牧人都習慣走在羊群前,以一種獨特的呼聲叫喊自己的羊。這不但是呼喚,而是一種高聲的叫喊。

羊群基本上就沒有什麼自我防禦能力,而且,牠們都欠方向感因此,牠們很易迷失。當牠們失散了,就會很驚慌,唯有跌坐地上、大聲地咩咩叫,希望牧人回去找牠們。

這些景象,門徒都應該很熟悉,但他們仍然難以明白耶穌的意思。他們問,誰是善牧呢? 誰又是賊、強盜、陌生人? 耶穌必須清楚為他們解釋。

比喻的應用
耶穌似乎暗示那些耶路撒冷的司祭、法利塞人,並不是善牧。耶穌形容牧人「帶領羊群進出」的話,好像回應戶籍紀27:16-17中,若蘇厄的角色。

在戶籍紀該段落,梅瑟說:「望上主,賜給一切血肉氣息的天主,委派一人管理會眾,叫他處理他們的事件,領導他們出入,免得上主的會眾如無牧之羊。」

但在耶穌時代的宗教領袖們,卻沒有做到上主派遣他們的事 (6:34)

耶穌直接說自己是羊的門。這個意象我們可以在兩方面理解:在第八節,耶穌說,凡不是經過祂()進入羊棧的,就是賊和強盜。

九至十節,耶穌是羊必須經過的門— 祂就是生命、救恩。這個解釋,配合一至三節的比喻,縱然再三解釋,顯得有點累贅。大概這是由另一段口中取出的 (聖詠 118:20,也參閱若14:6)

「找到草場」,就是找到生命之源。羊群透過耶穌,找著生命、並且是豐富的生命(第十節)。而盜賊只會偷竊、殺害、毀滅;跟耶穌作為善牧的角色成強烈對比。

如果我們將這一個關於「羊群、牧人」的比喻放於現代,反思我們教會的團體,也值得我們深思。

那,現在的教會領袖們,是善牧、還是賊、強盜、陌生人?

羊群
從歷史我們知道,許多牧人都會將他們的牧群領到耶路撒冷去;而不用的羊群會被放置在同一個羊棧看守。在羊群身上沒有名牌、沒有任何印記只是一團一團毛茸茸的羊。也許你會疑問— 每一個牧人如果認出屬於自己 、或屬於他主人的羊呢?

首先,善牧以名字呼喚每一隻羊。牧人一直跟羊隻在一起、牧放他們;牧人不是陌生人。哪一隻羊的耳朵上有傷痕、哪隻最秀麗、哪隻走路一瘸一拐牧人全都熟悉、他給每一隻羊起名字,因為每一隻都是獨特的,像我們每個人一樣。當羊隻聽到自己的名字,就會跟著牧人。

第二,羊隻不單認得出自己的名宇,牠更認得出善牧的聲音,因為牧人的聲音充滿著愛。羊隻記得誰扶過牠們、誰引領牠們到草場、羊群出現的時候誰保護牠們陌生人的聲音不會引起羊群的共鳴。善牧的羊自動自覺擠湧著著尋找善牧。

為什麼在復活節第四主日,耶穌給說我們這些比喻? 我想你已經知道答案吧? 但我還是再解釋一次;無論如何,我們真的像羊群一樣。牧人以名字呼喚自己的羊— 創造天地萬物的上主,以名字呼喚我們每一個人。天主,藉著耶穌基督認識我們每一個人;祂比我們更清楚自己! 祂所呼召我們的名字,早已銘刻在我們的靈魂深處;祂以獨有的方式呼喚我們— 只有我們、跟天主知道。

也許我們有時會錯認天主、牧人的聲音讓我們不用害怕、驚惶,只管豎著我們的耳朵,繼續細心聆聽吧…. 在我們的理智之中、甚至在最煩擾的時候我們的靈魂早已熟知那一把聲音。天主的呼聲一直在我們之內縈繞。

就像善牧跟羊群的關係,牧人的呼喚是平安的。縱然身旁有著豺狼猛獸,基督能夠為我們驅除恐懼、讓我們再次站起身。在曠野之中、甚至黑暗的幽谷之中,讓我們緊靠著善牧、我們的主。

「羊群心理」多數是一個貶義詞;但今個主日,如果我們擁有「羊群心理」,大概是最好的讚美!

反省問題
讀經一
1.    群眾聽了是伯多祿的話,感覺「心中刺痛」— 有什麼事會令你的心刺痛? 人群問:「我們該作什麼?」你又該作什麼? 你會以什麼行動去回應讀經?

2.    試定義何謂「悔改」。悔改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嗎? 試解釋。有誰人需要悔改? 悔改可包括行為的改變?

讀經二
1.    基督每辜受死、及祂的謙遜服從,讓我們看見天主的愛。祂是不是我們的榜樣? 痛苦如何成為恩寵?

2.    伯多祿所說的受苦,是指義人作善事,卻受無辜的痛苦。有什麼例子是這樣的? 你試過嗎?

福音
1.    羊群認得出牧人的聲音、不理會陌生人的聲音。在你的生命中,你可以認出天主、善牧的「聲音」嗎? 以下關於「善牧」的比喻,你最喜歡哪一個:以名字呼喚自己的羊、羊認出他的聲音、羊跟隨善牧,而不會跟隨陌生人、善牧是羊的門?

2.    善牧將羊群聚集在一處,那裡沒有門,牧人自己就是羊的門— 他用自己的身體作門,好保護羊群。耶穌基督、祂是這樣的善牧嗎? 你可感到跟隨耶穌而有的安全感?


祈禱
主耶穌,祢愛我們、並以名字呼喚我們每一個。請讓我們認出祢的聲音、追隨祢、以祢的美善引導我們的生命。亞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