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按 [意見] 留言,發表您的信仰分享/感想。唯望大家以基督徒的愛心去分享、互相尊重。

網頁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四旬期第二主日 (3月20日)

讓我們繼續在四旬期,再一次邂逅天主聖言。


創世紀 12:1-4

天主對亞巴的召叫,是天主子民的起源。的確,在歷史角度,亞巴是猶太人的先祖,但同樣重要,他也實在是基督徒的先祖。天主召叫某些人,例如亞巴,透過他們的回應去覆行的救世計劃。因亞巴願意聽從天主的話、離開父家,天主就使他成一個大民族、地上萬民都要因他而獲得祝福。整個救世工程,我們可以看作:人類回應天主的召叫:天主對亞巴有一個召叫,對耶基督、和的門徒亦然

因此,聖保祿說:「亞巴是信德的模範」— 這不止為猶太人、對於我們基督信仰亦然。信德,就是遵行天主旨意;透過這樣的服從,開了人類歷史之中,天主的救贖計劃。


聖詠 33

聖詠正好回應了,我們對亞巴召叫的理解。天主以的說話,在歷史中工作(第一段)。而透過人類回應的信德、望德、服從,讓天主在歷史中的救贖行徑得到成效 (第二、三段)

聖保祿宗徒致弟茂德後書 1:8-10

這段章節的確很適合於這個主日;主題取自創世紀12章,保祿放諸基督徒召叫之上去解釋。它強調,這個召叫不是按照我們的行,而是按照天主在萬世之前,已經決定了的恩寵。這個長久以前已定下的目標,在耶基督身上彰顯了出來祂毀滅了死亡、彰顯了不朽的生命。


瑪竇福音 17:1-9

顯聖容的故事,指向基督的苦難、以及復活後的滿溢光榮。在丙年四旬期第二主日,我們會讀路加福音的版本,從那裡,我們會更楚看到,顯聖容跟耶穌受難的連繫:梅瑟和厄里亞跟耶「談論」的,在希臘文正是:「出谷」— 那就是耶在耶路撒冷將要完成的事

瑪竇所載,跟他的寫作藍本— 瑪爾谷福音— 十分接近。只是在第67節,他說門徒「非常害怕」(希臘文也是這個意思),而耶以撫摩去安慰他們,:「起來,不要害怕!」

在聖經中,當人見到天主的顯現,多數都會感覺驚慌(例如,默示錄1:17)。要跨越這些顫抖,並不是強行說:「天主的臨在是正常的嘛,不用怕!」,唯有以耶基督的話語,方可以撫平 (看瑪竇福音 14:27, 28:5, 10)

歷史、文化背景

瑪竇在他整部福音中,連貫地將耶塑造成一個像梅瑟一樣的人物。在這段福音,耶也跟梅瑟一樣,面容發光(34:29-30)。他提出梅瑟的名字,在厄里亞之先。

學者們都同意,在耶生活中這次「顯聖容」事件,我們很難肯定「」發生了什。不過,從地中海的文化背景去看,我們可以看到個大

文化背景

(1)   榮耀— 是地中海文化中,重要的考慮。耶擁有驅魔的能力,這使在自己的文化中,有足理由受到尊敬。這個榮譽跟的名聲剛好相反。大家記得納塔乃耳的評論? 他說:「從納肋還能出什好事?」(1:46)


(2)   權柄、羞辱— 驅魔的權柄,竟令人對祂他起了猜疑。沒人否認耶驅魔的能力 (13:54),但當時許多猶太人領袖都質疑耶的權柄是從裡來的 (21:23)。有些還中傷耶,說驅魔的能力,從魔鬼那裡來 ( 9:34)
  
如果耶不能證明的而且確,有法律上的權力去做這些事,那麼祂就是越權、在當時社會,是一個極羞恥的事

(3)   權力、政治— 以上的因素已經相當複雜,這一點使事情更麻煩— 在當時社會,權力,應該跟統治權掛鉤。在福音裡,耶醫治、驅魔的能力,在群眾、甚至門徒看來,都是政治活動。當司祭長和民間的長老來質問耶:「憑什權柄作這些事? 誰給了這種權柄?(21:23),政治就是他們的潛台辭。如果一個人沒有政治權力,又行使這樣的政治活動,他可以被致死罪。


當然,耶不是不了解的行徑必會帶來政治後果跟門徒說:「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要由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受到許多痛苦,並將被殺,但三天要復活。」 (16:21)自願接受這些履行使命的風險,耶也確信無疑,天主會給予最終極、最富榮耀的辯證— 天主將會使復活! 有什榮耀還可以比擬呢!

「顯聖容」

福音作者中,只有瑪竇將顯聖容事件一個「顯現」(vision),但這個訊息極重要。現代心理學家、人類學家都指出,在普世的主要文化之中,在意識外的一種狀態:例如顯現、夢境… 都是人類正常的經驗。不過,對於某一些文化部族,這些卻是不尋常的事,這一點倒得我們探究一下

在瑪竇身處的時代中,中東許多來聽門徒們講道理的人,都因耶穌基督那極為恥辱的十架死亡,而感到困惑。他們想:如果一位偉人是天主揀選的,他的行徑又完全符合天主旨意,天主好像遺棄了他?

瑪竇將耶基督描繪成一位新的梅瑟,他想告訴聽眾,天主沒有捨棄過梅瑟,正如沒有捨棄耶。瑪竇要向初期會的信友宣告,他們要歸信於這位復活的主基督,是新的梅瑟。而且將會再來,以在山上(山中聖訓)導的正義、法律,去審判我們,正如梅瑟,也以他在山上所頒布的法律去施行審判。(:瑪 5-7,  特別是5:1, 20).

對於現代信友,顯聖容的故事對我們有何? 在耶身處的時代、如此講究榮辱的文化背景中,還是堅定地信任天主,縱然,在世界的角度看來,受著極大侮辱。在很大程度上,當時根本沒有其他選擇。不過,的信念、信心,確有著無可限量的回報:天主以無人能的尊榮、高高揚了

我們的文化則大不同,「信賴自己」是重要的信念;我們要全心依賴上主,也許是一樣的困難— 特別當我們以自己完全能掌握自己生命、運數的時候。我們作信友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是否同樣願意遵行這個吩咐:「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們要聽從他?


困苦的時候

上星期我們看到耶受到試探,那是多人性的經驗 正如我們每人也要面對的。今個主日,我們看見顯露著極大的榮耀、光芒— 那是多「超乎人性」! 究竟什一回事呢? 從中,我們有什要學習? 要試著回答這個問題,我願意先跟大家形容一個大家可能有過、也可能未有的祈禱經驗。

請試著幻想,在你很悲傷、心灰意冷的時候,你希望天主會拯救你。你想重拾往時的信德、心火... 但你找不著。你唯有照平常一樣,去祈禱,去做天主應該喜悅的事。但突然間,天主抓著了你的心,你深深被祂的大愛所吸引— 就在那一刻,你不再懷疑— 在你五內、你的心中,湧現了一鼓巨大無比的信心。過後,縱然你自己也不明白,但你不會否認— 那的確是來自上主的力量。

這真是一個寶貴的靈修經驗,對嗎? 一個感受,轉化了你跟天主相遇的經驗,重整你對天主的認識。這就是「顯聖容」。

現在,讓我們將這個「顯聖容」的理解,套進去主日福音,耶穌顯聖容的記敘當中。門徒突然看見耶穌閃耀著上主的榮耀:祂「面貌發光,有如太陽,他的衣服潔白如光。」(像一個「光榮的身體」)。眼前所見,打破了他們一向對耶穌的認知。就在這一刻,他們看見了耶穌跟天主原本的圓滿共融。

我說「原本」圓滿共融,因為耶穌不是顯聖容的時刻,才跟天主共融。在耶穌之內,時常都擁有完全的人性、完全的天主性。只不過,用常人的眼睛去看,他們以為耶穌只是個凡人。透過顯聖容,耶穌透露了給門徒看,祂真正的容貌— 祂的天主性、跟祂的人性,原是一個整體。

 為什麼耶穌突然要將自己真正的容貌,展示給門徒看?

再一次,我們可以用先前的祈禱情況去理解。在那樣強烈的安慰之中,天主展示給我們看,事情的真像是怎樣的。有時候,我們確需要這些鼓勵,或讓我們意識到祂在教導我們一些事情。在顯聖容事件中,會不會也是這個原因?。

其實,在整個福音歷程,耶穌一直顯示自己給門徒、也一直訓練他們。顯聖容只是其中一個階段。

我相信就是這樣。在瑪竇福音中,我們看到耶穌一步一步地教導門徒,祂自己是誰。耶穌是一位很高超的老師! 在這一節福音稍前,耶穌正在教導他們,真正的默西亞是怎樣的。祂跟門徒說:「永生天主之子」(伯多祿剛明認了),「必須上耶路撒冷去,要由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受到許多痛苦,並將被殺,但三天要復活。」(瑪16:13-23)

這句話是其中最重要的啟示,耶穌說過了很多教導、行過多番奇蹟,祂已為門徒預備好去承受這個訊息。大家可記得伯多祿聽了之後,他如何抗拒? 他拉耶穌到一邊,諫責他說:「主,千萬不可! 這事絕不會臨到你身上!」。耶穌嚴厲得斥責伯多祿為「撒殫!」,因為他不願意承受這個新的啟示。

痛苦、死亡為耶穌並不是陌生的事,縱然祂就是默西亞。祂的苦難、死亡才是救贖的重點。為我們,也是多麼艱難的一課: 痛苦、死亡、復活— 是愛的中心! 

大概,顯聖容是耶穌安慰門徒的一個方法,讓他們肯定,祂將要承受的死亡、痛苦,並不會減卻祂的天主性— 反而,使之滿全。在祂的苦難中,祂會再一次閃耀著天主愛的光芒。


反省問題
讀經一

1. 天主召叫亞巴郎離開故鄉、家族和父家。亞巴郎的回應是什麼? 試將這件事與基督苦難作比較。亞巴郎的經驗,跟你在四旬期的經驗,有沒有什麼關係? 如何呢?

2. 試再讀一次天主對亞巴郎的祝福。在你的生命中,誰人是你的福源? 你,又為哪些人,成為一個福源?

讀經二

1. 你認為,要活出福音,是不是一定要承受困難? 試舉出一些人,他們因著活出福音生命,而常常受苦的。你怎樣可以效法他們,特別用作善渡四旬期?

2.  以下有三個想法,請討論及決定: (1) 天主以我們的善工拯救我們 (2) 我們的善行,是為了回應天主的愛 (3) 我們的善工,並不影響天主是否拯救我們。

福音

1. 有哪幾位門徒見證著耶穌痛苦的山園祈禱 (瑪 26:37)? 他們都見證過耶穌顯聖容,對嗎? 目睹過祂顯聖容的光輝,會不會令他們經歷山園祈禱時好過一點? 對你的信仰經驗又如何?

2.「光耀的雲彩」有什麼意思? 那是什麼? 耶穌在另外一次情況下,都聽見了「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那是什麼時候? 在你的生命中、在世界中,你可見到什麼天主喜悅的事嗎?

祈禱

主耶,祢在所有事物中,彰顯了祢的容貌。讓我們在所有人、所有境遇中看見祢的光榮— 祢那既滿全人性、又圓滿天主性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