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按 [意見] 留言,發表您的信仰分享/感想。唯望大家以基督徒的愛心去分享、互相尊重。

網頁

2010年10月8日星期五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10月10日)

這個星期的天主聖言引導我們反省「感恩之心」。


列王紀下 5:14-17
關於敘利亞納阿曼的故事,最重要的部份其實發生在這段讀經之前。納阿曼期望一個戲劇性的醫治場面,當厄里叟叫他在約旦河清洗癩病時,納阿曼竟生氣了— 因為約旦河只是一條微不足道的小溝,在他的國家,有更為宏偉的河道﹗後來,他被說服了,便勉為其難地聽從厄里叟的話。

「約旦」意思是「特別的傳聞」。在世上沒有任何名字保證讓我們獲得救恩。通往生命的門是窄的、道路是困難的。除非你吃人子的血肉、喝祂的血,在你內便沒有生命。

在古時,癩病(麻瘋病)是最可怕的疾病,因為它是沒可能痊癒的。因此,這個故事是一個比喻,代表我們所遇到的困境。唯有在末世來臨時,默西亞行奇蹟,才可以釋放我們走出困境。

故事要表達的另一個訊息,是新約中耶穌在納匝肋會堂講道 (路加福音 4:16-30) 所用到的,事實上納阿曼是敘利亞人,以色列人視為外邦人。因此,他獲得醫治已經預示了默西亞的救恩是普世性的。

因為以色列民的拒絕,救恩便轉向外邦人:「在厄里叟先知時代,在以色列有許多癩病人,他們中沒有一個得潔淨的,只有敘利亞的納阿曼。」(4:27)

普世性的救恩也切合今個主日的福音;那十個被治好的癩病人中,九個沒有回去感謝耶穌,只有第十個,撒瑪黎亞人,是外邦人,他回去歸光榮於天主。

答唱詠  聖詠 98
聖詠98是在一系列的「登位讚美詠」 (聖詠93, 96100)。它們滿盈喜慶,歌頌天主的救恩,明顯地 (據學術解釋),是用於新年慶節時,國王的登位典禮時的。

聖詠表現了「全球」看見了我們天主的救恩。如果,像一些人認為,這聖詠用於慶祝以色列從巴比倫流放回國— 那內容一定會充滿新以色列國的理論,但字眼上「救恩」、「勝利」等字,表示萬民是被動地見證,而不是參與於天主的救恩之中。

外邦的萬民作為旁觀者,看見以色列從流放中回國,看見天主救援的行動。但在基督徒的禮儀中,天主的權能是表現在耶穌基督的事件上,這首聖詠的意思必須被重新理解成:列國萬民參與天主的救恩。

聖保祿宗徒致弟茂德後書 2:8-13
就算現代的批判學者對於「保祿的一些牧函是後保祿時期寫成的」這觀點是正確的;但這篇讀經的第一段,應該也真是保祿道別弟茂德時所寫的。在這之上,加上了反對唯識論及關於建立教會的內容,可能是段保祿時期的作者剪接上去的。

無論如何,這篇書信也非常切合保祿於羅馬被監禁、殉道之前的情況。他述說自己的慘況— 帶上鎖鏈,如同凶犯一樣 但是他滿懷信心:「天主的道,決束縛不住」。(我聽說過,當Niemöller牧師及信眾在德國被蓋世太保監禁時,這幾句話曾不止一次成為他的講道。)

保祿亦非常肯定,他的苦難將來會使救恩傳播更加繁盛。「我為蒙選的人,忍受一切,為使他們也獲得那在基督耶穌內的救恩,及永遠的光榮」這個概念在保祿的書信中相當普遍 (參閱《格林多前、後書》及《哥羅森人書》1:24 保祿愛苦難的章節)

這就是從聖經的基要,去理解教會的教條講論有關聖人的「功德」:服從地忍耐、將痛苦如祈禱一樣奉獻給天主,讓天主利用痛苦去拯救更多人靈。

讀經二的最後部份,是早期的基督徒歌詠,用保祿「跟基督同死亡、同復活」(羅馬人書六章) 的概念寫成;也就像耶穌所說的,誰在世上承認或否祂,當人子第二次再來的時候,祂也會在天父面前承認或否認他們。(10:33)

最突出的是最尾兩句的扭轉:如果我們不忠信,天主仍然是信實。這跟前幾句的排比相反了。

這歌詠被加在此部份,因為它繼續了上部的主題,但是,就像許多類似的引用,後來就跟主題沒大關連了,從而證明,這一段確是被加上去的。


路加福音 17:11-19
我們已經說話過此部份跟第一篇讀經的關連;及癩病人被潔淨是默西亞救恩的一種。還有,我們都提過福音跟舊約讀經的另一關係— 默西亞救恩的普世性。但福音還有另一個重點可以讓我們深入探討,就是關於「感恩」。十個癩病人被治好,這是非常震撼的。那滿懷感恩之心的一個,除了獲得主對他說:「你的信德救了你。」外,他並沒有得到更多,。另外九個被治好了的病人並沒有失去什麼,他們也沒有因不懂感恩而獲得懲罰、或癩病復發。

這一點值得我們細想。天主的恩賜是不會收回的,感恩也不能令我們獲得更多,例如說,保證我們將來獲得更多祝福。忘恩負義也許是人類最普遍的弊病處,像莎士比亞觀察到的:「吹吧、冬風使勁吹吧:還沒有像人的忘恩負義那樣殘酷!

歷史、文化背景

聖經學家與醫學家都認同,在第一世紀的巴勒斯坦,根本沒有真正的癩病 (麻風,又稱韓森氏病)。這個疾病是約公元前300年由亞歷山弟大帝的軍隊從印度傳到中東;但在以色列的考古骨骸研究上,沒有發現過癩病病人。只有在埃及找到一個個案,但也屬第一世紀的了。

真正的癩病只屬輕度傳染疾病。就算夫妻也不常互相感染。但在肋未紀1415章說到「有鱗的」癩病是忌諱的,不單因為它的傳染性,更是由於它的污染性。「聖經上的癩病」不是「易感染」,而是「不潔」,這些病會令到個人及社群都「骯髒、不潔」。

最後不論希伯來文還是希臘文聖經,都沒有正確地說出「真」的癩病。
他們都用癩病去形容「腫瘤或瘡癤或斑痕皮膚病」,這些病會感染皮膚、衣服、甚至牆壁。

不是醫藥及科學,而是歷史及人類學,讓我們可以了解,為什麼我們信仰的先祖會如此害怕「癩病」﹗

癩病和界線
肋未紀1115章說到的「潔與不潔的法律」是關於界線。肋未紀11節是關於吃的東西;口張開身體,將「潔」與「不潔」的食物從身體外進入身體的界線。肋未紀12章關於懷孕及生育,嬰子穿過女性身體的界線而出生。


肋未紀1314章形容腫瘤或瘡癤或斑痕的病狀,影響皮膚、衣物及牆壁— 三個界線。在每個例子,聖經文字都強調考察病狀「是不是已深過肉皮」,即是說,是否已「刺透」界線。最後,肋未紀15章討論男人和女人的身體不自控流出的液體,它們流出了身體的界限,而且是難以(甚至不能)止住。

人類學家指出,一個社群所關心去保持身體上的安全及界線,會用相同的界線去對待社會及地理上的界線。那些對於身體的規條,也是用於社會及地理上的規條。

在同時期,肋未紀上關於「潔與不潔」的法律,被嚴厲地執行。婚姻的法律保護社會的界線;「潔與不潔」的法律保護人身體的界線。一系列(潔與不潔)的法律,加強另一系列(婚姻)的法律。這一切的法律都是為了確保以色列民「是聖的,因此天主是聖的」,這是肋未紀內時常出現的主題。

醫治與打破界限
路加記述,十個病人患上了「腫瘤或瘡癤或斑痕」的皮膚病狀 (身體的界線被削弱了),他們到耶穌跟前祈求祂的憐憫(13)。在地中海一帶,憐憫是個人的條件,打動他去履行他該做的事。事實上,路加福音中那十個癩病人是要求耶穌做他「欠」他們的事﹗那是什麼呢?

在另一處,一個癩病人請求耶穌 「潔淨我」 (8:1-2; 1:40-45; 5:12-16)。當時,癩病人會「污染」整社群構社群。他們被社會隔離,最重要的是,從祈禱聚會中被隔離。他們要留在社群的界線以外。他們被「欠」的是重獲在聖潔社群中的身份。那十個祈求耶穌的人知道,耶穌可以幫助他們重新回到聖潔的社群中。

耶穌是一個醫治者,祂常常挑戰現有的「界線」、甚至將界線再推開。罪人、盲人、瘸子、癲病人耶穌都歡迎他們進入祂所建立的聖潔社群。醫治,事實上就是重新給予他們生命的意義;痊癒,就是在醫學、生理上解決他們的問題。

在耶穌當時的文化背景,只有天主才會醫治。耶穌被看成一個有能力的中間人、或是代理天主異能的人。九個被治癮的病人去了耶路撒冷聖殿,在司祭的見證下「讚美天主」:一個則回到耶穌跟前「讚美天主」。

雖然耶穌沒有對這個撒瑪黎雅人說要去奉獻祭品,他自己其實心中明白,其他人根本就不會准許他這個外邦人去聖殿祈禱。所以,他說回到醫治他的耶穌面前,感謝讚美天主。而且,只有撒瑪黎雅人跟耶穌說「感謝」。

在古時的中東,說「感謝」就是完結一段關係。現在我們都有句這樣的話:「不用言謝,你將來(當我有需要的時候)報答我吧。」撒瑪黎雅人知道他不可能回報這個加里肋亞人,甚至將來即使他再患病,他都不會再遇上他了。

但猶太人的癩病人就不同。他們是同一個社群的成員,他們隨時都可以再找耶穌。撒瑪黎雅人知道他在「對的時候」在「錯的地方」,這個機會今後不會再遇到。

撒瑪黎雅人惡心的皮膚問題獲得改善,耶穌歡迎他回到社群之中。其他猶太人及加里肋亞人就沒有這麼大方。至於我們呢,耶穌現代的信徒,我們會學習耶穌、還是他的同鄉呢?

感恩?

星期日讀經敘述兩種癩病醫治、兩種反應。在福音,耶穌治好十個癩病人。他遣發他們說:「你們去,叫司祭們檢驗你們吧!」就在途中的時候,他們發現自己痊癒了。

但只有一個癩病人,還是一個撒瑪黎雅人,他的眼睛真正看見,他的醫治代表了什麼。於是他一個人回到耶穌跟前,高聲讚美天主。他跪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其他九個呢?大概他們就這樣走了,還沾沾自喜碰上了好運氣,甚至連誰人治好他們都不記得了。他們獲得了身體的醫治,卻沒得到耶穌給他們的「靈魂的醫治」。

這跟讀經一是不同的。那個癩病人,納阿曼,被厄里叟先知治好了他。納阿曼獲得的指示是要在約但河裡浸七次。他聽從了這個奇怪的指引,結果呢?

「他的肌肉就復原了,如同嬰兒的肌肉一樣,完全潔淨了。」

納阿曼立即回去找厄里叟,向他深深的道者。他還說出全世界都沒有其他天主,只在以色列有天主﹗他人生獲得重整了,他的感謝滿溢,他還送出禮物給厄里叟以示感謝。
這是一個既健康、又正常的反應。當一個人是這樣的被愛,他當然希望回到施予者前,不用細想,他的心靈很想回送些禮物給這個人。

奇怪的是,厄里叟拒絕接受禮物。這裡沒有明確地說為什麼,但大概是先知不想因自己履行天主的工作而獲得回報。然後,納阿曼作了個戲劇性的聲明:

「你既不接受,
至少請你讓你的僕人,將兩隻騾子所能負荷的泥土,運回家,
因為你的僕人,從此不再給別的神,
只給上主,奉獻全燔祭和犧牲。」

聖依納爵的《神操》就是建基於這樣的回應,尤其是最後的章節:「默觀獲得天主的愛」。當靈修者在退省中了解他們是多麼的被愛著,他們極大的渴望就是回報天主的愛。

留意,這代表一個成人該有的態度。一個小孩子就是充滿需要的.. 他們要這樣、那樣還會不斷告訴你那九個沒感恩圖報的癩病人正是如此。但你已經是成年人了,你要想想如何去報答,對,哪怕是報答天主。

你會作出什麼反應呢?從起初,天主就渴望跟你建立一段成熟、雙向的關係。你有察覺到嗎?你有時間去感受嗎?

這個星期,也許你可以開始花些時間在這事上?

反省問題
讀經一
1.      納阿曼原本期望戲劇性的治療場面。也許他對於厄里叟平平無奇的建議(在河裡洗淨自己)甚覺猶豫。為什麼這麼「平凡」的方法卻讓他痊癒了? 在你的生命中,你認為天主跟你溝通的方式是平凡的、還是戲劇性的居多?

2.      你有沒有試過從別國運載沙粒、貝殼、石頭回家? 納阿曼將聖地的泥土運回本國敘利亞,有什麼意思?

讀經二
1. 試舉出幾個名字,你覺得他們為福音已受苦? 你呢,又有沒有為福音受苦? 在什麼方面?
2. 「我為蒙選的人,忍受一切,為使他們也獲得那在基督耶穌內的救恩,及永遠的光榮。」這事怎樣發生的?保祿的意思是,你的受苦跟其他的得救有關係嗎?除了你所愛的人們,你跟其他需要救恩的人有關連嗎?

福音
1.      那十個癩病人遠遠地站著等待耶穌,在你身旁,有什麼人站在社會的邊緣等待你的幫忙? 有什麼小事,其實你可以幫助醫治其他人的創傷?

2.      在第一篇讀經說的是外邦人,敘利亞納阿曼,他對於自己的治癒滿懷感恩。天主給人的恩賜,跟我們感恩或不知感恩有關係嗎? 如果你知道將不會被感激,你還會繼續付出嗎? 當天主向你的生命傾注恩寵時,你是否常懷感恩之心?

祈禱
主耶穌,我們,就是癩病人,充滿瘡疤、傷口,渴求祢的醫治。自靈魂深處我們向祢吶喊:「耶穌﹗主﹗可憐我﹗」我們奔到祢的腳前,尋求祢的愛。耶穌,請醫治我,讓我們再次做個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