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按 [意見] 留言,發表您的信仰分享/感想。唯望大家以基督徒的愛心去分享、互相尊重。

網頁

2011年5月25日星期三

復活期第六主日 (5月29日)

 宗徒大事錄 8:5-8,14-17

宗徒大事錄的作者,想要給讀者展現早期教會逐步擴展、福音廣傳的藍圖表:由耶路撒冷、猶大、撒瑪黎雅直到地極 ( 1:8)。讀經一記敘了斐理伯進行的福傳工作,他是七位被選的執事之一,在聖斯德望殉道以後,他行了重要的一步:將福音帶到撒瑪黎雅。

路加記敘教會擴展的同時,有一事同樣重要:在傳教事業的每一個里程碑之中,地方教會必須獲得耶路撒冷宗徒的認可。因此,在讀經一的章節中,表達了有趣的訊息— 撒瑪黎雅人接受福音、領受洗禮;但他們沒有獲得聖神的恩賜 (在《宗》其他記載中,通常領洗的時候,信友就立即接授聖神。) 撒瑪黎雅的信友要等待伯多祿及若望來到,給他們覆手、祈禱,才令他們領受聖神。

毫無疑問,這個註釋也傳到聖公會堂區的牧師那裡。不過,其實在新約的其餘部份和早期教會的文件中,都沒有關於這個解釋的證據。

「路加福音— 宗徒大事錄」作者落筆之時,大概不知道宗徒、跟後繼的宗徒的確將「堅振聖事」和「聖洗聖事」分開 (雖然,這傳統可能是較後期成立的,因為後來教會開始為嬰兒傅洗)

反而,路加關心的是另一個神學主題— 在整部救恩史中,正在擴展中的地方教會、跟耶路撒冷的教會根基之間,如何維持緊密連繫。


答唱詠 聖詠66

常年期(丙年)第十四主日,我們同樣同到聖詠六十六的同段落。唯一不同的是,復活期可以選擇「亞肋路亞」為答句。

不過,在這裡我們正正看到,於禮儀不同時節選用某讀經,也可以為該經文解釋其中意義。

原本,聖詠用來歡慶整個民族獲得解救。作者取了出谷紀的傳統經句:「他曾使海洋乾涸,使人徒步走過江河,叫我們因他而喜樂。」(第三段)

現在,我們於復活期中讀到這段聖詠,我們所歌頌的天主神妙作為,就是基督的復活,還有,我們透過洗禮而參與祂的死亡、復活。


伯多祿前書 3:15-18

在伯多祿前書開首部份至4:12,包括對候洗者一些勸言,例如他們將會面對的迫害 (4:12以後,語氣一轉,而迫害的內容也是真實的境況)。在這個段落中關於受苦的勸告,只是「可能」會發生的事:「如果天主的旨意,要你們因行善而受苦,這總比因作惡而受苦更好」。

上主日的福音,信友因著能夠加入天主特選的子民,因而獲得許多優待;在這段落,作者就要提醒他們,基督信仰絕不是時時一帆風順的;他們必須要清楚當中的危機。

事實上,如果說基督徒的生活就是步武基督,我們怎能夠期望萬事順遂的生活呢? 因此,這段落的結尾,引用了一首早期的基督徒歌詠,宣揚基督的死亡、復活 (歌詠一直延伸至22節的內容之中)

「義人代替不義的人」一句,應該是稍後被加進歌詠之內的(1416)。因為受苦的基督,正是所有基督徒為義而受苦的榜樣。

這個選段,我們可以看到同一讀經,在不同情況下可以有不同功用:(1)開始時是聖洗禮儀講道; (2) 向信友發出書信,勸勉他們作為基督徒必會面對迫害;(3) 在今天的禮儀中再次讀到,我們又可以作出另一層次的註解。


若望福音 14:15-21

在這段福音中,我們再次看到耶穌基督在「臨別贈言」中重覆講論的道理;上個主日我們已經看過一些。包括以下要點:

1.      愛耶穌基督,就是遵守祂的誡命。

2.      耶穌答應門徒,天父會俯聽聖子的祈禱,向門徒派遣一位護慰者。

3.      聖神會降臨在信徒身上,這是世界所不能領受的。

4.      聖神降臨,等同聖子再次回來、幾乎滿全了信徒們所期盼的「基督再來」。

5.      世界將會看不見基督,但信徒則將會: (a)看得見祂 (b) 因祂而生活,因為基督也是生活的 (c) 知道基督在天父內、而信友在基督內。

6.      這個「你在我內、我在你內」的關係,是一段雙向的關係,包括因為深愛基督、因此遵守祂的誡命。

看第6點,就會將我們帶回第1這是一個循環。但這個循環讓我們一步一步了解更深。

基督徒的生活不單止於外在履行耶穌基督的誡命;更是參與天主聖三跟教會之間的親密關係;每一位信友在這段關係之中,都有獨特角色。

聖神傳達聖子的臨在、聖子反映聖父是誰。

但這段親密的關係不單止是情感上的,信友需要實際、理智地,用一生的時間,持守基督的誡命。

耶穌要離去,不代表祂已經不在我們當中。反而,祂透過聖神、以嶄新的方式臨在於祂的教會之中。這一點,正是這段福音給予我們的復活喜訊。


歷史、文化背景

反覆、寫作手法
今天的福音總結了耶穌對斐理伯的回應;斐理伯說:「主! 把父顯示給我們(14:8)。段落的開首及結尾重複同一主題,但說法倒轉:「如果你們愛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15)、及「接受我的命令而遵守的,便是愛我的人」(21)

這樣的文學模式是一種「融合」(inclusion),時常都會「倒置並行」,而兩段倒轉文字,應該融為一體地分析。

整段文字 (1620) 包括了三個意思,在「並置」中都被重複了。

(1)   聖神降臨於信友,祂是一位護慰者、幫助者、跟門徒同在 (16);耶穌必會再回來 (18)。這兩點在臨別贈言之中,反覆被提到。

耶穌說出了兩句話:「我去派遣聖神」、「我要回到你們這裡來」。

兩句子都有著同一個基本的訊息:天父絕對不會捨棄信友團體,祂會跟他們同在。

(2)   邪惡的勢力看不見、也不認識聖神 (17);門徒則看見復活的基督、並知道祂就是生命之源。(19)

「看見」、「看不見」是貫穿著若望福音的主題之一。在這段落,邪惡勢力(世界),跟復活的生命(門徒)是相對的。

(3)   門徒認識聖神,因為祂與門徒同在、祂就在他們內 (17);邪惡勢力看不見復活的基督,但門徒能夠認出祂,因為他們接受耶穌,也樂意遵行祂的誡命。

現代信友可以從地中海文化之中,找到許多靈感,以便更深入認識這段福音,也會明白若望為什麼要「重複」地記敘耶穌的說話。

重複、意思
首先我們要知道,秘而不宣、說謊、出賣是中東文化普遍的事情,為了維護榮耀、面子,人們接受這些策略。在這個文化之中,要知道真相是極困難的事,你永遠無法肯定,誰人在說謊。

這樣的文化當然叫人無奈,不過古人也有古方尋找真相。他們會要求對方指著天主起誓。罔呼天主的名號發虛誓是一個大罪,因此,要求人呼求天主以證明他說真話,是當時的人的方法。

不過,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反而卻令天主的名常常被濫用、許多人都指著天去說謊話。

現代,我們有測謊機、「硫噴妥鈉」藥物(sodium pentothal)等等方法去辨認謊話。但古人的確為此事大感苦惱。耶穌答應向門徒派遣真理之神,實在是一個喜訊!
第二,現代信友看見若望常常將「我們」(信友)、跟「他們」(世界邪惡勢力)作出強烈對比,大概會覺得不以為然。大家也許認為,若望跟他的信友團體,聽起來有點以偏蓋全、有點偏執吧? 不過,他們的想法也不無道理的。

中東的文化是好勇鬥狠的,也就是,人們好撩事鬥非。古時,人際關係的劃分單位多是源於大家族。在族系以外的人,多被視為可疑的敵人;外人常常會威脅自己的家庭安全。關於家族的秘密,應該要留保在家庭之內、不容許散佈於村莊以外。如果你不是該村族的人,你當然沒有權利知道人家的事。

這一種「敵我分明」的猜度心態,當遇上耶穌基督「彼此相愛」的教導,釀成很大震撼。耶穌希望他們之間的愛,肖似祂跟天父的愛— 那份愛甚至跨越家族、村落的界限。

若望用「世界」一詞去包括邪惡勢力,也是源於當時文化習慣中,對於外族的仇視。同時,這也代表那些拒捕耶穌說話的人、以仇視目光去對待耶穌及門徒的人。(例如在會堂中,反對耶穌的人)

福音的背景,的確源於完全不同的文化習俗,為教友來說,這位「真理之神」在我們生活中,又有什麼意義?

預備聖神降臨
復活節後的禮儀預備我們迎接耶穌升天,下星期就是這個慶日。耶穌從死者中復活,現在,祂要進入另一種的存在方式— 被接升天— 我們也希望有一天會像祂一樣。

為門徒來說,再次辭別耶穌,就好像再一次要捨棄祂,就好像不久前祂被釘死一樣。耶穌滿懷摯愛地向他們承諾,必不會留下他們作孤兒:

「如果你們愛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我也要求父,他必會賜給你們另一位護慰者,使他永遠與你們同在。他是世界所不能領受的真理之神(福音)

祂會為我們派遣聖神? 耶穌所說的「真理之神」、「護慰者」又是指什麼?


基督徒都知道,聖神是天主聖三中的第三位。我們所信仰的一位天主,有三個位格,而教會長久以來,都把祂稱為「聖父、聖子、聖神」。

第一位,天父;以我們有限的智慧,根本沒可能認識祂是誰。但天父透過耶穌基督— 真人、真天主— 向人類顯示了自己是誰。聖經說,聖神「庇蔭」瑪利亞,她因而成孕。瑪利亞的肉軀、聖神的天主聖結合,讓耶穌基督充滿人性、充滿天主性。

這裡有一點值得深恩:如果耶穌基督跟聖神同屬一體,那麼,即是說當耶穌降生成人、日漸長大的時日,聖神一直與祂同在。當耶穌受洗到沙漠受試探的時候,聖神都跟祂在一起。當然,當耶穌行奇蹟的時候亦然,因為奇蹟是天主所賜予的,而聖神也是天主。當耶穌受難、被釘上十架時,聖神一樣沒有離祂而去— 如莎翁所說:愛不會「因變數而被改變」、「不跟隨流轉的的韶光而起變化」(十四行詩,116)

如果你同意以上這一點,你就會明白:1)沒有人比聖神更了解耶穌,因為祂們原屬一體;2)如果天父跟聖子為我們派遣了聖神,那麼,耶穌基督此時此刻就跟我們同在。

現在,將這一點引用到耶穌升天。

門徒問,雖然耶穌要升到天父那裡去,但究竟有沒有方法讓祂永遠跟他們同在 (直至世界終結)?

可能你已經知道答案了。如果耶穌祈求天、父就會給我們派遣「真理之神」,祂蘊含耶穌整個生命的真理。在聖神降臨節,我們正正是要慶祝這事;我們會成為聖神的宮殿(如果我們遵守耶穌的誡命);我們會成為耶穌基督的居所:獲得祂的愛情。耶穌以一個前所未有的方式,跟我們緊密地結合一起。

我們一需要默觀聖神跟我們同在。或更好說,我們要讓聖神更深入地進駐我們心中。我們要學習,透過聖體聖事,讓基督真實臨在於我們心中;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變得更充滿愛、願意寬恕鄰人、持守耶穌對我們的吩咐,愛天主在萬有之上、愛人如己。的確,世界需要耶穌留下,跟我們在一起,因此,我們更需要聖神。

反省問題
讀經一
1.      上星期福音,我們聽到斐理伯呼求耶穌去幫助他相信。這個星期,撒瑪黎雅人接受了福音、皆大歡喜。你認為,為什麼會有這個轉變呢? 為什麼群眾願意接受斐理伯的說話? 你又為什麼會開始留意靈修的資訊呢?

2.      撒瑪黎雅人看見了許多神蹟。在你的生命中,又曾經看過什麼奇蹟? 有什麼奇蹟令你充滿喜樂的呢?


讀經二
1.      試解釋:為什麼基督是你的希望?

2.      為真理而受苦如何令我們肖似基督? 我們如何在受苦中更認識基督? 「為真理而受苦難」為你是什麼? 請列出一些例子,誰人在今時今日仍為真理受苦?

福音
1.      你認為,透過學習、研究、討論,你會明白天主的奧秘、以及祂在你生命中的工作嗎? 還有什麼? 有什麼事、什麼人令你認得出如讀經一所說的「奇蹟」?

2.      「誰愛我,我父也必愛他,我也要愛他,並將我自己顯示給他」— 你認為這句話有什麼意思? 在任何的友情關係上,愛如何影響認知、了解?

祈禱
主耶穌,請幫助我們透過聖神而去愛,讓我們因而可以彼此相愛。亞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