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按 [意見] 留言,發表您的信仰分享/感想。唯望大家以基督徒的愛心去分享、互相尊重。

網頁

2010年11月4日星期四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11月7日)

禮儀年將臨近尾聲,讓我們圍繞著天主聖言,留心聆聽。

瑪加伯下 7:1-2,9-14

讀經一是關於七兄弟跟他們母親的殉道故事一部份,當時猶太人被Antiochus Epiphanes統治、迫害,但他們仍忠信於天主的法律。這個抗爭之後,在瑪加伯帶領之下,猶太人成功起義,對抗敘利亞的統治。

這段落稍後發展成為猶太人相信死人復活的憑證:「宇宙的君王,必要使我們這些為他的法律而殉難的人復活,獲得永生... (可參閱達尼爾12:2)

之後,猶太人不單相信肉身會得到復活、延續現世的存在方式,他們相信,永生會轉化成一種新的存在方式。

那種新的方式是這麼的超越,我們只能用極有限的符號去形容 (白衣、像星辰般閃亮、像天使...),或者,如保祿所說,是「屬神」的身體。

聖詠17

這篇聖詠,像許多其他篇章一樣,表達一種個人哀嘆。作者在悲傷之中,呼號上主為他平反,並以信心的禱告作結:「願我醒來,能盡情欣賞你的慈顏」。

要說作者在這裡說「醒來」是蘊含「復活」的意思,似乎有點牽強。當時,他大概只在抒發個人的痛苦感受。

但如果將此聖詠跟讀經一並列,它的意思就變得更有深度了上半部是殉道者對天主的呼喊,下半部是他們對復活滿懷希望。

保祿宗徒致得撒洛尼人後書 2:16-3:5

讀經取自得撒洛尼人後書的兩個主要部份。第一部份是在引言的感恩辭之後,斟酌基督還未有再來的問題,最後 以感恩及勸言作結。

1618節,讀經的首兩句,成了此部份的總結祝福。第三章開始第二主要部份,包括道德上的規勸 (下主日的讀經)

這個勉勵性的部份,讀經的下半部,讚賞宗徒團體的祈禱(3:1-2),及相信天主會讓得撒洛尼人在恩寵中成長。


路加福音 20:27-38

此選段多被稱為「撒杜塞人的問題」,福音詳細地叙述了問題所在。撒杜塞人試圖從的猶太法律中申明,他們否認復活的可能;為了減少像所謂「代兄弟立嗣」的法律( 25:5 及創 38:8)這樣虛構及不大可能的奇怪事。

耶穌的答案說明了關於復活的兩個重點。第一(看我們在讀經一的評論中提到的),復活並不是延續現世的生命,但是一種新的存在方式,屆時人們不娶也不嫁。因為在新的生命中已沒有死亡,也就沒有傳宗接代的需要 (這個解釋是路加獨有的)

耶穌答案的第二個重點,是說明在《梅瑟五書》中,並沒有將復活視為荒誕的事,早在那裡已經說明了有一致關於復活的盼望。

耶穌的結語中的論據,在那時的背景中是很有力的,但現在我們可能覺得無甚特別。聖經說「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及雅各伯的天主。」— 縱然當時他們已經去世,還是說成他們是活人一樣。

細心的讀者大概會看得出,第一個答案是回應復活的主題,這是巴勒斯坦人—猶太人的問題;第二部份的答案是關於完全不同的主題,就是關於生命的不朽,比較是希臘化的問題。

有人也許會懷疑,兩個不同的傳統在某處可以會合一起。重點是— 耶穌第二部份的答案說出— 基督徒關於將來的盼望不是建基於一廂情願的幻想之上,而是基於我們所相信的天主,祂的本質之上。

天主透過聖言啟示了自己,他是生活的天主。在聖經歷史中,不論新約還是舊約,天主親自跟人類建立了個人的關係,而那關係— 天主啟示了自己是怎樣的天主,事實上他不是別的— 而是不能被毀滅、沒有死亡的天主。

「無論是死亡,是生活都不能使我們與天主的愛相隔絕,即是與我們的主基督耶穌之內的愛相隔絕。」( 8:39).


而我們都會死亡

要說死亡是很難的一件事。說永生也許更難。但今個星期的讀經兩者都包含了,就讓我們嘗試吧。

當我們想到死亡,總有很多印象、經驗會充塞我們腦袋。多數是關於很多痛苦的幻想。

我想起好一些我已經去世的朋友,我有些好像接觸到他們的經驗,每次都是很神妙的體會。有些我認識的人,我可以再跟他們交談,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好像有種神奇的生命,就像在黑暗中點燃的燭光然後他就消失了。他們的身體、容貌都跟我所認識的一樣,但在轉眼之間,他們就消失了蹤影。

「她去了哪裡? 他去了哪裡?

但就算這樣問,都是不適當的。我們「去」了哪裡是指我們行走、用手腳去行的去轉換地方。當死亡後,「去一個地方」不用什麼動作就可以了我們這裡說的「去」,似乎有更深層的意思

「望德」可以讓我們知道,他們何去何從。讀經一中的一個兄弟這樣說了:「這些肢體是從上天得來的,但是,現在為了他的法律,我不吝嗇這一切,希望有一天,從他那裡,仍再得到。」

是「希望」,而不是保證。

只要我們凝望被釘在十架上的基督,我們就明白,主耶穌也選擇了這樣的死亡。他是這麼的明瞭「亞爸,父」,他在最絕望的時候仍然懷著希望。天主是生活的天主,在福音中說:「所有人為他都是生活的。」,即使是死人。

為什麼他們仍然生活? 因為天主保存著祂的愛。

什麼?

是的。愛,就像土壤,滋養著樹木。樹木伸著長長的根部在泥土之內,獲得養份及水份。從土壤中它們長出嫩芽,這一點很清楚:並不是樹木叫土壤生長! 它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都在愛的土壞中獲得成長,不是倒轉。

要清楚地說出結語是困難的,讓我再說一遍。愛是一個比生命更要深廣的力量。當生命結束,愛仍然存留。愛,成了一個家、像伸出雙臂擁抱我們。愛才是本體,生命只是產物。

所說,亡者去了「哪裡」呢? 他們捨棄了肉身,進入了愛的心裡、在天主的懷裡,天主就是愛。

這是詩人Hopkins 所說的:

來吧,不管先後,
來到加爾瓦略山的英雄,基督的腳下—
不管我們想不想、是否渴望、是否被告誡過— 人總這樣去了。
我們都會到基督的腳下,頌揚祂所達到的完滿愛情。對的,我們要放開緊握的手、囤積的財寶、我們選擇過的這些、卻沒有選擇愛情的一切。

就算我們在世的時候沒有「去想、去渴望」,我們將來都可以掉進天主充滿愛的土壤之中。當然,有時我們拒絕了,而我們的根都被太陽曬得乾枯了;但愛仍然會寬恕我們、幫助我們回頭。

要說死亡的確是很困難的,但絕對值得我們去深思。


反省問題
讀經一
1.    為了永生的盼望,除了殉道以外,還有什麼在世的試煉我們可能會遇到?對於永生的盼望,讓你可以忍受什麼?

2.    有些人,例如Romero總主教,還有許多殉道者,他們為了為會公義而殉道了,你會怎樣稱呼他們?

讀經二
1. 祿的祈禱是希望他朋友的牧民工作發展迅速嗎? 還是透過他們的工作,天主的話可以迅速傳播? 請討論。兩者之間有分別嗎?
2. 你的牧民事業,是不是在拯救世界? 或者在配合天主的計劃去拯救世界? 天主怎樣透過你的工作去拯救世界?

福音
1. 在你現在的生命中,有什麼是最重要的? 在你現世的生命中,有什麼你帶到永生的?
2. 這段福音有幫助你對死亡的看法、抑或對於你所愛的人離世的看法嗎? 怎樣改變?


祈禱
天主,即使我們死了,仍有一部份會存留到永遠,對嗎? 一個我們之內的神聖角落、愛所駐留的地方。請讓我們的心,從現在、到永遠,都充盈著祢那無止境、無限的愛情。亞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