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按 [意見] 留言,發表您的信仰分享/感想。唯望大家以基督徒的愛心去分享、互相尊重。

網頁

2010年11月24日星期三

將臨期第一主日

今天是新的禮儀年開始。讓我們聚集一起,以新的愛情、渴慕,祈求天主聖言臨到我們當中。

依撒意亞先知書    2:1-5

讀經一表現的圖像,預見列國萬邦將會到耶路撒冷去朝拜上主、皈依天主的途徑。而天主會治理普世、平息國與國之間的糾紛,天下將得太平。這個預言,在《米該亞先知書》第四章中,差不多逐字地重覆了。

我們不知道是米該亞取材自依撒意亞,還是依撒意亞參照了米該亞的預言... 還是,兩者都參照另一個源頭。學者傾向於最後的解釋。這段落的確極相似遠古的一些禮儀章節。

關於這個景象,有兩點我們必須清楚了解。

第一,這描述了歷史窮盡之時,將會發生的事— 即是說,這是末世論的;並不是假想在歷史之內會發生。天主聖言並不是讓我們沉醉在幻想之中,期望在現世之內,有一天會天下太平,從此沒有戰禍、鬥爭。

當然,這不是說我們不需要致力去避免戰爭、停止戰爭。這只是說,我們不應懷有誇張的盼望,認為世界有天將會完滿、和平,最終只會令我們感到無比失望。的確,到最後,戰爭將會平息,但只會當歷史終結、天主創世的目的達致圓滿之時。

第二點,只有普世各國願意轉向天主的途徑時,他們的刀劍才會被鑄成鋤頭,彼此和平共處。「這是美麗的遠景,但注意,和平並不是順從人類的計劃,而是服從於天主的法律。」

聖詠 122

答唱詠取了讀經一的幾個要點:往熙雍的朝聖,及接著的平安。這首聖詠是朝聖者往耶路撒冷過節日時所詠唱的。
第一部份表達他們到達神聖範圍時的興奮心情。他們同心合意地稱頌上主,喜慶的人群,代表上主的各支派,都一起湧到天主的聖殿祈禱。

有些「流放後」的猶太教思想,設想終有一日,天下萬民會湧進耶路撒冷讚美上主(例如,依25:6),這是他們對末世的希望。在新約中,這盼望得以達成了,因為外邦各民族都被召叫進教會之中;當基督第二次再來,這個盼望真正圓滿達成。

特別參閱羅馬人書911章,保祿闡釋他的思想,要將外邦各教會的信徒納入耶路撒冷,他就是象徵了以上盼望得以圓滿,他而且提出,他的使命特別重要,關係到這個「最後圓滿」的時期,當外邦向民族都被召集了,以色列民也會被救贖。(11:25-26)

羅馬人書 13:11-14

這是傳統上,這是將臨期第一主日會選讀的經文。它充滿了新約的末世論字眼:黑夜/白日,黑暗/光明,睡夢/醒悟,時辰,及圓滿的時期。

這些用字表達了初期基督徒對於兩個「時期」的思想— 現在的邪惡時期、曙光將要來到的新時期。基督徒的生命常處於這個張力之中。

我們在黑暗的現世中存活,但對於快要來到的新時期滿懷信心。基督徒站於黑暗之中,但將要來臨的曙光,讓我們的容顏閃耀亮光。

因此,我們可以脫去黑暗的行為,佩戴光明的武器。我們可以行動端莊,好像「在白天一樣」,雖然我們仍然在黑暗之中。

留意,我們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去令自己生活在白天一樣,而是透過「穿上主耶穌基督」。

在迦拉達書3:27中用了同一句,講解關於領洗:「因為你們凡是領了洗歸於基督的,就是穿上了基督」。因此,在這段讀經中,保祿勸告基督徒要活出他們領洗時已經獲得了的果效。

還有一個問題:保祿跟我們說,我們的「救恩」,現今比我們當初信(成為基督徒)的時候,更臨近了。

保祿在這裡說的「救恩」並不是個人的幅度,他不是說我們都一步一步接近死亡、將要到天堂... 他指的是偉大的救恩之日,當一切將得完滿、歷史終結的時日。

就像其他的早期基督徒,他們相信末日很快就會臨近— 甚至比羅馬人皈依基督之前還要早。明顯地,保祿也曾錯誤理解了末日的時期。事件上,我們到今天仍然存活,末日還未有到臨。

或許我們可以在這裡尋找到答案:基督徒要常常活得好像末日快來臨那樣,我們要肯定天國的臨近,如此強烈的信德,讓天國的光輝透過我們的生活閃耀出來。

瑪竇福音 24:37-44

這段福音是瑪竇版本的「對觀啟示文學」(24;13; 21)。就像其他當時的猶太啟示文學,預言了公元66-70年,猶太人的暴亂,一連串的 災難 及歷史事件。

這些事件隨之會帶來最後的日子— 人子的再來、最後審判、新的天堂、新的世界。

這樣的未日形容,似乎跟耶穌一向的教導主題有點偏離,包括這個章節,是瑪竇從其他對觀啟示的內容中,選取並加入的。

這裡,我們相信他有耶穌講道的真實資料,末日並不是被描繪成計劃週詳的時間、次序,而是會突然降臨,好像諾厄時候的洪水一樣:「仍然沒有覺察,直到洪水來了

「所以,你們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在那一天你們的主人要來因為你們料想不到的時辰,人子就來了。」

人子再來的時候,會永遠分開被救贖及被捨棄的人。兩個人同在田間工作,一個被提去,一個卻被遺棄;兩個女人同在磨旁推磨,一個被提去,一個卻被遺棄。因此,就像家主提防盜賊一樣,我們也要時刻醒悟。

毫無疑問,這些話與其說是對觀福音的啟示,也是正確地重複了耶穌傳達過的訊息。

不過,就像保祿的訊息一樣,始終我們也要面對同一個疑問,究竟是耶穌還是教會將末日的時期計錯了,它沒有很快地到來。

再一次,我們可以將這番說話的末日論,看成是耶穌挑戰祂的聆聽者。他們應該時刻醒悟地過活,就像末日快要來臨一樣。

聖經學家Joachim Jeremias說過一個更大膽及有趣的建議:耶穌不是說天主已經定了一個不變的日子讓末日發生。祂可以為了他所揀選的人,縮短時日。(13:20),祂也可以延長恩寵的日子(13:6-9),自由地施予慈惠。

歷史、文化背景

耶穌給予當時聽眾的勸戒是:「醒悟﹗」,要預備好面對即將來臨的事,對於現代基督徒,這個勸言沒什麼特別(42-43)。但對於當時中東的聽眾,其實他們並不習慣於預備將來的。

專注於現在
通常,中東人並不習慣、也不願意去思想關於將來。

他們想,只有天主知道將來,人類嘗試去了解將來,只會是枉然的。

那時候的人就只會專注於「現在」而過活,耶穌也勸他們不要為明天而憂慮吃什麼、穿什麼。( 6:25-34) 祂教導他們向天主祈求今天需要的日用糧,而不是祈禱整個星期的糧食。(6:11)

那麼,耶穌真有勸告過今天讀經的話嗎? 祂何時說「醒悟」、「人子將要再來」? 是耶穌說的話,還是門徒加上去的呢?

現在的憂慮
學者指出,耶穌經常都提出相反祂時代的習慣、信念。如果太過專注於當下,也許會讓人錯失了將來的一些時機。(甚至可能是很接近「現在」的「將來」)

瑪竇編寫他的福音時,是約公元8085年;耶穌死亡、復活、升天已將近50年。在他寫福音前的1015年,在猶大的起義失敗,提托(Titus)及羅馬軍甚至催毀了聖殿。

然而,耶穌還未有再來,許多親身見過、聽過耶穌的信眾已經去世了。

基督徒都有點害怕、而且覺得不耐煩了。

瑪竇的團體也面對猶大反對者的挑戰,他們嘲諷基督徒說:「你們的『人子』怎麼沒有再來呢﹗你說在我們的世代之中,祂就會再來,你們被騙了! 就像達尼爾也沒有準確計算、預言,你們也被愚弄了! 放棄吧!

盼望「將來」
在今天的讀經,瑪竇借用了馬爾谷13章的比喻,去指導、安慰 面對圍攻的團體。天主子給了我們祂的話:祂一定會再回來(35)

沒有人可以計算到祂再來的時間,就像諾厄時候的洪水 (37-39)一樣。因此,基督徒必需要醒悟、預備。兩個在田間工作的人比喻(40),及兩個推磨的女人(41)比喻,我們不知道誰會被接走、誰會被留下。
每個人都要像好家主那樣醒悟,警惕留意小偷或破獲者 (43)。每人都要為主隨時的再來,作好準備。

我們信仰上的祖先,他們以「現在」為思考概念的。耶穌遲遲還沒有緊迫地再來,讓他們想到了「未來」。過了五十年、甚至更多,瑪竇想要令他的信眾團體去思考,也許更為遙遠的將來。

為美式思想的信眾,難處也許並不一樣。美式的思想是這麼的講究「將來」,甚至是一個極為遙遠的將來 (嬰兒就想到他讀什麼大學、剛開始工作的青年就要想退休生活)... 在這樣的思考下,也許我們竟忽略了「現在」。

的確,我們要好好計劃將來。但我們也要醒悟、留神於「現在」,否則災難可能會在我們發現之前,傷害了我們。

將臨期:這個充滿希望的時間,並不是個虛假的「祝願」,不單止祝願我們會有好事降臨。我可以說,我祝願你中彩票頭獎、祝願你跟世上最美麗的人結婚、甚至祝願你贏世界盃! 但這些祝願,並不等於希望。同樣地,懷有希望並不等於天性樂觀— 雖然樂觀也是好的,常懷樂觀的心,就會常常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最後,盼望也不是精明地評估事實的可能性。CNN的新聞報導員Jim Wallis有一次說過:「將你的信心給予CNN﹗」;其實,將信心放在 BBC, CBC, NBC, ABC, ITV, SKY NEWS,或是WORLD NEWS... 也無甚分別。它們都不會讓我們希望世界局面將變得更好、更壞... 希望不會像股票市場那樣升升跌跌,因為,由始至終,希望都不是以新聞上看到的經驗、事實為依歸。

希望,是相信天主的應許,及確信祂的大能可以滿全祂說過的話。

有什麼應許呢? 天主答應過,歷史(我們個人的歷史、社區、國家的歷史、宇宙的歷史) 終一天都會終結、圓滿、充滿喜樂地統一。然後就是天堂、跟基督一起、在天主內的永恆生命;不再有死亡、不再有淚... 這不再是一個追尋「食物、飲料」的生命,而是一呼一吸,滿溢愛、公義、和平、友愛、情意... 在同一的聖神內分享著快樂。

天主有什麼大能,讓我們確信這事會發生?因著耶穌基督的復活,我們可以滿懷信心與希望。天主確有能力使一個死亡的身體復生,救贖失去了的,將壞的事情變好、變成圓滿,縱然世界充滿仇恨、罪惡、自私自利、錯誤、慘劇、對抗、死亡... 及在CNN可以看到的一切壞事中... 天主仍然可以使人有可能團結一致。

在希望中生活,就是常存在天主的許諾、祂的大能之中,在祂的光明之內去建立我們的回憶、我們的將來。回憶,是因為我們可以回看我們的生命,不再著眼於我們的欠缺、傷痛、受過的傷害、經歷過的愁苦、失落... 因為
一切,都可以在天主更大的承諾中得到救贖、滿全。對於將來亦然;我們所有計劃、建設,都一定要反映天主更偉
大的計劃,我們要懷有極大的耐心,等待天主譜出圓滿的最終章。

瑪利亞,耶穌的母親,就是懷有如此希望的佳模。她將希望揭示給我們:不單止她相信了天主的承諾,她因這個信德而懷孕、孕育生命,給予祂自己的血肉、為祂經歷產痛,然後養育這個脆弱的生命,讓祂成為強壯的成人,去拯救世界。她所做的一切,她不是要我們敬仰她,她要我們肖似她。

將臨期的確是一個讓我們以聖母為榜樣的時候,就像她一樣,懷有無比的信德, 令天主的應許成為了血肉。


反省問題

讀經一
1.      依撒意亞先知向全猶大的居民宣講:「來,聽從上主的法律,不要再戰鬥。」— 這個訊息今天為你個人,有什麼啟示? 這跟你將臨期應該作的預備,有什麼關連?

2. 當你聽到「刀劍」、槍矛、鐮刀等字眼,你想到什麼? 這些武器有沒有在你的公司、堂區、教會... 甚至你自己的生命中出現? 「眾人都把自己的刀劍鑄成鋤頭」這句跟你可有什麼關係?

讀經二

1. 在你居住、工作...的地方,有沒有黑暗的地方,可以以你從基督接受的光芒去重燃光明?

2. 在將臨期,我們回望過去,基督降臨世界;也期望將來,祂會再來。這篇讀經是關於現在的,究竟「現在」有什麼意義? 基督現在是不是跟我們在一起?

福音

1. 「將臨期」的主題是,天主來到跟我們同在。在這個時期,你有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事,令自己更接近天主?

2. 有沒有什麼關於社會公義的議題,對於教會、你的堂區.. 或者你個人而言,是有必要「從睡夢中醒來」的?

祈禱

主耶穌,請來吧。我們想要預備好自己,請讓我們把刀劍鑄成鋤頭,把我們的導彈戰艦變成救生艇,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所呼喊的:「不要再戰爭了﹗永遠、永遠也不要﹗」。我們預備自己、等待、醒悟、 將心打開... 這就是我們每次渴望跟祢見面時,為祢而作的預備。亞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