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按 [意見] 留言,發表您的信仰分享/感想。唯望大家以基督徒的愛心去分享、互相尊重。

網頁

2010年7月16日星期五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7月18日)

我們再次聚集在無花果樹下,一起聆聽天主聖言

創世紀 18:1-10

向亞巴郎宣告關於依撒格出生的喜訊 (讀經一)、跟聖保祿宗徒致哥羅森人書(讀經二),提到基督徒的感恩、或跟路加敍述瑪爾大及瑪利亞的事件(福音),似乎並沒有明顯的連繫。

也許,關於向亞巴郎啟示依撒格的誕生,跟一個隱藏了多個世代的奧秘,確實有著關連;它現在變得顯明了。

天主既在歷史中行動,而祂的舉動總是日新又新。除了行動,祂還會啟示箇中的意思。行動加上啟示,就是奧跡。

報喜的情節,揭示了天主在救恩史中的行動。在人類的救恩史中,關於重要人物的出生 (很多時都是在時期適當的時候,以「超自然」的方式成孕、誕生),都是由天使去報喜的。

依撒格的出生是「超自然」的,因為亞巴郎跟撒辣都已經過了生育的年紀。這些類似的「誕生故事」(例如, 三松、撒慕爾),為成了舊約中的先例,舖排了將耶穌基督的降生成人宣告給瑪竇福音中約瑟,及路加福音中的聖母領報。

同樣,耶穌基督的降生成人也是「超自然」的;換句話說,耶穌不單是人類歷史的「成果」,更是一個干預;事實上,更是天主在救恩史中,最後的未世論干預。

這個歷史性的意義啟示了給若瑟(「衪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及瑪利亞:「衪將是偉大的,並被稱為至高者的兒子」)

答唱詠 聖詠15

這首聖詠是其中一首「進城聖詠」,由朝聖者進入耶路撒冷時唱出。它形容一個怎樣的義人,會獲得天主接納,進入祂的聖所就是一個行為正直、做事公平、說誠實話的人。亞巴郎以他的正義而出名,這首聖詠洽當地回應了第一篇讀經。

聖保祿宗徒致哥羅森人書 1:24-28

聖保祿宗徒致哥羅森人書是其中一部具爭議的保祿書信(antilegomena),起碼有些偏激的評論家,會認為它是後保祿書信(deutero-Pauline)。就算這樣,現在這段讀經的內容也非常接近保祿會寫的書信,而且也明顯非常接近宗徒們親身傳授的思想。這裡闡釋的宗徒思想,完全吻合迦拉達人書、格林多人前、後書及羅馬人書。

苦難是作為宗徒的其中一個特點,宗徒們補充基督的苦難所欠缺的--- 這是一個大膽的構想,但時,卻絕不代表基督的苦難的救贖的力量,竟有任何不足的地方。

我們可從保祿的書信中找到線索,他寫到,他的苦難是顯示、證明、宣告基督的十字架。所「欠缺」的並不是救贖的力量,而是,在教會內直至今日,還沒有被足夠的宣示。

就像在沒有存疑的聖保祿書信,他的福音觀念常常都是「天主奧秘的」 (格林多人前書2:1);宣講一個全新的救贖行動,甚至前所未聽。對於保祿,這個奧秘是有細微差別的 (羅馬人書 11:25):這牽涉了將外邦人被納入末世的團體的特權。

我們的段落,跟沒有存疑的保祿的書信有點分別。在後者,保祿不是說教會單單是基督的身體;這以這個形象為一個隱喻、甚至明喻,說出教會的合一,縱然她的成員是這麼多元、不同。

而且,沒有存疑的保祿的書信,要不就是反對基督徒在現世可以達到「成熟」(希臘文teleioi, 意即「成全」),要不就是諷刺地用這個字眼。

哥羅森書及厄弗所書說,「成全」是一個目標,基督徒應該在現世的邁向成聖的旅程中,為這個目標而努力。

這個差異看似是微妙,但極為意味深長。

這個Antilegomena (希臘語,意思抗辯或爭執,逐字地講了話反對)預先假定一個之後的情況,教會是保持、生活在歷史之中,建立一個基督徒的文化。

路加福音 10:38-42

這個出名的場景,路加寫在「善心的撒瑪黎雅人比喻」之後 (見上主日福音);正是要為比喻作進一步解釋--- 耶穌回答法學士提問時,他回應:「你這樣做,必得生活。」,假如將耶穌的回答看作是「極端行動派」便錯了。行動主義必定要因天主的說話而被啟發、推動。我們也許認為,我們應該向瑪利亞學習一點、向瑪爾大學習一點--- 聆聽天主的話,同時亦在世俗上積極服務。但我們必需知道,天主從起初就召叫我們某些人做瑪利亞、有些人做瑪爾大﹗

歷史及文化背景

也許在這個故事裡,最讓人驚訝的文化原素是,耶穌竟然向女士作出教導﹗

首先,有人先作了不太恰當的行動在當時猶太人文化,極為重視男女之別,大家佔用的空間也分配得很清楚。依福音的敍述看來,瑪利亞坐著的地方,大概是屬於男人佔用的空間。(大概是飯廳,或是起居室)

第二,即使耶穌似乎打破了文化的局限,在教導瑪利亞;她似乎是被動的聆聽者,我們看不見任何記載,她之後成宣講傳福音的使者。

第三,以耶穌在這福音內跟瑪利亞的交流,及在若望福音十一章的記載,瑪爾大應該是妹妹。

在中東傳統文化的角度看,男人應該是率性的去應付挑戰、爭取機會、提出邀請(參閱路加福音 7:31-35)。而女人則應該達成既定的工作、目標、循規蹈矩完成有目的之活動。

路加福音中,當男人被醫治後,他們主動、率性地回應,跑出去宣揚天主的偉大。當耶穌醫治西滿伯多祿的岳母後,她立即起來,並立即去侍奉他們飲食。

耶穌稱瑪利亞「選擇了更好的一份」的,及溫和地提醒瑪爾大:「你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也很配合耶穌一貫的作風一反固有傳統結構、位置。他常常常將當時文化,給男士或女士家型的「次要選擇」,提升為「更好的選擇」。(在這裡是指女士可以率性地選擇「更好的一份」)

至於男士,耶穌常常督促率性的他們,應該要重回規犯的原則裡去,並且要「履行天主的旨意」,「遵守天主的法律」等等。

依照路加福音所敍述的耶穌,當面對兩個選擇:用行動去擴展恆久不變的慈愛(瑪爾大),或是聆聽天主聖言(瑪利亞),後者是更合適的。

殷勤地侍奉天主

本週有兩個關於慷慨好客的故事。慷慨歡迎天主。

第一篇讀經說,亞巴郎在天正熱的時候,坐在帳幕門口。他舉目一望,見有三人站在對面,明顯地他們在探望住在這裡的人。這裡沒有說亞巴郎了解祂們是誰,但我們知道,是天主顯現給亞巴郎。

亞巴郎對天主的顯現有什麼反應?

他跑出去迎接,俯伏在地。哀求祂們稍作停留、休息、吃東西。在東方,殷勤好客是很重要的情操。

然後,亞巴郎趕快進入帳幕,又慌又趕地對撒辣說:「你快拿三斗細麵,和一和,做些餅。」,又親自選了一頭又嫩又肥的牛犢,交給僕人去趕快煮好,再去預備乳酪和牛奶,為客人們預備豐富的盛宴。

這真是特別的場面,特別的熱情、殷勤﹗

當客人在用膳時,撒辣在背後的帳幕門口竊聽。當那個人突然宣告這麼驚人的消息給亞巴郎他說明年撒辣將要有一個子撒辣甚覺荒誕、甚至忍不住竊笑,因為她的身體早已年老,近89歲了﹗哪有可能懷有嬰兒﹗

即使撒辣的無禮,大家都知道,一段時間之後,這個奇妙的預言的確應驗了。感謝天主,亞巴郎相信了這人的話,祂就是天主的臨在。

第二個故事,在福音裡,耶穌進了他的朋友,瑪利亞和瑪爾大的家,也受到熱情的招待。當他一坐下,瑪利亞就坐在祂的腳前,睜著雙眼,全心聽祂講話。瑪爾大忙得不可開交,為主預備晚餐。

這真是不公平﹗瑪爾大終於沉不住氣,跟耶穌說,請祂告訴瑪利亞不要只賴在一旁,該去幫忙工作。

耶穌的回答,實在令人意外:「瑪利亞選擇了更好的一份」這個回答是否對瑪利亞太不公平了?畢竟,屋裡總要有人負責預備晚餐,否則大家都要餓肚子了。也許瑪利亞也可以理真氣壯地回應:「那好,我們今晚不吃飯了,我們就坐在這裡望著你吧﹗」

事實上,瑪爾大的問題並不是在於被工作煩擾,而是她趕忙工作的同時,她忘記了耶穌。她並不是在歡迎耶穌,她將全副精神只放在晚餐上。耶穌甚至對她說,她為了許多東西操心勞碌,但卻不是她所需要的那一樣﹗

有什麼是那「其實需要的,唯有一件」的事呢?那是跟主耶穌的關係。真正的殷勤好客,是一份雙向的關係;主人跟受招待的客人都為對方開放自己,專心享受對方的臨在。的確,主人家需要努力安排很多東西、要工作,但在預備的同時,他不會忘記自己的客人。一個最理想的主人家,是可以安排一切之餘,也真的聆聽跟客人、跟客人交談。

這就是我們每天要達到的目標了。我們要在所有事情中尋找到天主;在我們身邊認識、或幫忙的所有人中,不論我們有多忙碌,我們都跟他們建立關係,因為天主就在這些人之中,在他們深處的靈魂之中。跟他們接觸、聆聽他們,為他們預備食物,但不要忘記他們。那樣做,你就是殷勤好客地侍奉天主﹗

亞巴郎做到了;瑪利亞也做到了。瑪爾大,像你和我一樣,忘記了,但她學了一課。讓我們也學習殷勤地款待天主吧﹗


反省問題

讀經一
1.   亞巴郎的殷勤好客意味了什麼?這段讀經有哪部份對你最有意義?為什麼?你認為天主在人類歷史中怎樣作出過干預?

2.   你認為亞巴郎招待三位客人的態度,是過於熱情嗎? 又有什麼因素影響你的慷慨程度?

讀經二
1.   「我可在我的肉身上,為基督的身體——教會,補充基督苦難所欠缺的」這裡指的「欠缺」是什麼? 當有人將自己的苦難與基督的苦難連結,並為了他人而受苦,他們是怎樣的?

2.   基督宗教的信仰,有沒有改變你對「與基督一同為他人受苦」的態度?如果你知道基督是真人,你的態度會怎樣?

福音
1.   你是瑪爾大、還是瑪利亞?還是,你兩位也有一點?瑪爾大是錯的、瑪利亞做得對嗎?她們兩位,哪個是牧民工作的模範、哪個是信友生活的基本?

2.   你也會責怪瑪利亞,沒有幫忙侍候耶穌的工作嗎?有可能既預備晚餐,又可以同時「坐在主的腳前,聽他講話」?怎樣可以兼顧教會的工作及默觀的祈禱生活?

祈禱

主耶穌,請幫助我專心致志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幫助我去定立生活各樣事情的主次、時間;主,請讓我明白,我真正渴慕的,其實只有祢。亞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