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我們聚集無花果樹下聆聽天主聖言:
德訓篇 35:12-14,16-18
這篇選自德訓篇的讀經,顯然是為了對應福音中法利塞人及稅吏的比喻而選取的。
在過去,智慧文學的篇章常常都受到冷落。那是因為,如果要將它們置於聖經神學所教導的「救恩—歷史」研究去解釋,是有點困難。
智慧文學似乎是概括一些信仰及道德倫理上的真理及問題,跟救恩史主題有點脫離。
時至今日,我們有了新的啟發。智慧文學在教義上有了重要的地位:它跟救恩史、關於末日的篇章等,有著同等的中心地位。
耶穌基督本人很清楚自己就是天主智慧的傳遞人 (因此隱藏著基督論的智慧,在第四部福音的前言中就變得清晰了),他明白自己是宣講末世論的先知,宣告及帶來天主的國。
耶穌本人所宣講的是,我們這個世代也許不以為意的「一般信仰、倫理真理」,這篇自德訓篇的讀經,可以看成是福音的附屬解說,也是有關於「一般信仰、倫理真理」的。
答唱詠 聖詠34
說這聖詠就是其中一首智慧聖詠,實在非常恰當。根據Peake的釋義:「在11至22節,聖詠作者的風格很像智慧文學,同樣提到天主的賞報。」
相似地,聖熱羅尼莫的解釋也說到:「這是一首智慧聖詠,雖然很多人認為它是一首感恩的歌詠。」
伯多祿前書的作者用了這首聖詠,給予基督徒作鼓勵: 新受洗的信友,該活出如此豐盛的生命。
聖保祿宗徒致弟茂德後書 4:6-8,16-18
讀經二跟其他幾篇主日讀經沒有直接的關連,不過就是弟茂德後書的總結。就像在常年期第28主日我們討論過的,這封書信應該 (真的) 是保祿致弟茂德的道別書信,作為「牧者」,他交代對教會的期望,及反駁關於唯識論。
保祿大概已經被帶上過法庭(prima actio)。那次審訊其實對他有利,但他尖銳地指摘:「眾人(指羅馬信友)都離棄了我」。保祿已經預期自己必死無疑,不會像他過往被囚禁一樣,被天主奇蹟地拯救。
為什麼羅馬的信友離棄保祿呢? 在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說到,他們根本對保祿宣講的福音不夠熱切,況且,他們都不願意暴露在尼祿王的法庭前。
之後,就開始了整個社會對基督徒的恐怖迫害。(現代研究歷史時序的學者,將保祿的監禁及死刑定為將公元60年,而尼祿王對教友的殺害、伯多祿的死刑為公元64年,雖然,其他的時序也有可能是對的)
縱然身陷絕境,保祿仍然滿懷絕對的希望:「從今以後,正義的冠冕,已為我預備好了」
路加福音 18:9-14
這個比喻是路加獨有的寫作手法,沒有像其他大部份的比喻,描繪了關於末世論的解釋。這個比喻就是說,門徒不要像法利塞人,而要像稅吏一樣祈禱。」
其他敘述的故事包括:善心的撒瑪黎亞人、愚蠢的富人、富翁與拉匝祿。他們都表達了常存的信仰及道德故事,並沒有正接關乎末世論的意味。
但是,我們要明白,耶穌不單只宣告天國的臨迎,他更是天主智慧的化身及發言人,那麼,這些比喻就應該跟祂其他的教導一體性地去看。
其實,那個法利塞人對於他的信仰及倫理責任,都已經做得不錯。他不像其他人一樣— 勒索、不義、姦淫... 顯然,當時耶穌的聽眾都會說,這法利塞人是個義人。
那個稅吏,另一方面,卻沒有什麼好讚揚的事。他就像其他同類的人一樣.. 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壞人」。然而,耶穌卻說他是「正義的人」。
耶穌怎麼可以作出這樣「不像話」的判斷呢?祂的意思不是說法利塞人的道德及虔誠生活是錯的、也不是說稅吏勒索及不義做得對。
騙子和勒索
法利塞人的問題出於他對天主祈禱的態度:他在天主前細數自己的優點,將自己跟稅吏比較,他說:「我實在是一個義人!」— 也因此,將自己的善功的價值毀滅了。他來到天主面前,卻吹噓自己是真正的義人。
另一方面,稅吏對自己的錯失心知肚明。他不敢舉目望向天主,只能夠捶胸痛單:「主… 求祢垂憐!」 他的祈禱獲天主悅納,因為他投奔天主的仁慈。
歷史、文化背景
收錄這故事的人很清楚這個比喻的重心:那些對自己充滿自信的人,他們認為自己是義人,因而蔑視他人。在路加的故事脈絡之中,這些無疑就是法利塞人跟法學士。
法利塞人
如果基督徒只從新約聖經去認識「法利塞人」,我們的印象也許是錯誤的。在新約中,有太少對於法利塞人的準確描述。「法利塞人」是耶穌時代的一個宗教派別的人;他們組成一個群體 (希伯來文是haburah),成員過著非常虔敬的祈禱、守齋、施捨、什一奉獻的生活。
在比喻中,法利塞人的祈禱是自我中心的,這跟「聖母讚主曲」 (路1: 46-56)及「西默盎之歌」(路2:29-31)相似。但是,跟這兩篇祈禱不同的是,法利塞人自信有著絕對的優勢 —「因為我不像其他人… 也不像這個稅吏」(第十節)— 可見他是個虔誠的人。
他的聲明 (「不會:勒索、不義、姦淫」),在路加福音往後的敘述中,證明是虛偽的。耶穌指責他們「心中滿是劫奪與邪惡」(11:39)、愛財的
(16:14) 、還有同樣差勁的— 犯奸淫(16:18)
稅吏
希臘文中常常用稅吏 (publican) 和收稅人 (tax collector)去形容三類人: (1) 付款向政府購買收稅的權利:(2)地方監督,負責口管理某個區域的事務,如匝凱一樣 (一個「總」收稅人或中間人);(3) 受僱或代理在主要交通管道、商業中心的間接稅收,如耶里哥或葛法翁。
第(3)類的稅吏是被當權者僱用的,因此若翰洗者勸告他們:「除給你們規定的外,不要多徵收!」(路3:12),稅吏是被他們的僱主定立的。
雖然,法利塞人極為嫌棄稅吏,但稅吏當中卻組成了一些圈子,回應若翰洗者及耶穌的召叫。
在這個比喻裡,謙虛的稅吏跟趾高氣揚的法利塞人形成了對比。稅吏只敢站在遠處,用著傳統的祈禱姿勢:雙眼垂下、捶著自己的胸膛。捶胸祈禱是中東女性獨有的祈禱姿態,至於男人,只會在極度痛苦時,例如這裡的稅吏,及路加福音23:48中記載。
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
稅吏重覆祈求:「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或者說,因我們知道天主的慈悲,我們祈求:「天主,請給予我祢所該給我的… 請對我施予祢的恩惠。我是一個罪人。」
法利塞人認為自己是勝券在握的,但稅吏是被天主高舉的人(14節)。法利塞人覺得自己不需要什麼,稅吏承認他需要天主。
總結
最後關於高舉及貶抑自己的說話,是被廣泛採用的。它們在這章節,及在14:11都有出現,兩個故事都在批評法利塞人。其他的都在教導一些智慧:瑪18:4; 23:12; 雅 4:6, 10; 及伯多祿前書 5:6.。
在文化背景的角度看榮耀與侮辱,我們要小心,不可變成一個虛偽的、易被駁回的主張。坐在錯誤的位置上是危險的,坐得比較謙下而被請上高座的,才是明智的。
要留意,在這個說法上,「神學」角度去看的話,這是一個被動語,這在聖經中經常出現。在被動句式中,主體沒有被提及,也可以是被刪略了的。
在聖經中,當這類句式中沒有主體,但大家都明白指的是「天主」。因此,謙卑的人,他們會被高舉 (當然,是天主高舉他們),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 (亦然,是天主貶抑他們)。
換句話說,這是另一個關於天主倒轉我們思想的故事。天主的行徑並不是我們能夠思想及計劃的行徑。所有人要經歷人生,數算著成功失敗。
相信天主的人,許多時候會發現自己眼中的「失敗」,在天主上智安排下,原來是個更好的機會: 更好的計劃、更好的賞報。在時候我們遇上挫折,往後再看,卻反而成了美事。
真正的「偉大」,真正的「自我」
我猜,對於我們大部份人,「自我」一詞都有負面的意味。說一個人:「他很自我」,就是說他以自我為中心、自我膨脹、好表現自己,不夠謙虛。我們常常將「自我」及「謙虛」說成對比— 自我比較大,那即是不謙虛。
但那是未免過於武斷。有一個強大的自我不一定是壞事。事實上,我們是需要的! 特別是當我們需要達到遠大的目標時,如果沒有強大的自我,沒可能去完成大事業,那並不代表一個人不謙虛。例如:
很少人會覺得德蘭修女自我的大,我們立即想到她就是謙虛的體現。但,事實上,她有個很強的自我— 她的自我形象非常明確有力— 因此,她能夠站在全世界面前,堅認自己所信的真理、她的價值、她工作的重要性。她可以在世界任何人面前,堅定地宣示她的工作、她的說話是重要的。要做到這樣,必須是一個自我非常強大的人。德蘭修女的自我,比我們都高。她明白到,自己是獨特的、受祝福的天主工具,因而堅定地履行她的使命。
但她確是一個謙虛的人。她非常清楚,所有令她獨特、有力的東西,都不是來自她自己,而是出於天主的。她只是一個分施天主大能與恩寵的途徑。她有一個強烈的自我,但不是自我中心的人。她永遠不會放大自己,只在一切事上,充滿天主。
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亦然:他都是一個謙遜的代表,但明顯地,他都有著堅強的自我。他可以站在百萬人前,高舉雙手說:「我愛你們﹗」(包括愛所蘊含的結果),他高呼:「你們聽到我對你說這話,是重要的!」— 需要極大的自我肯定,才能這樣說話。如果要我或你去做同樣的事,我們大概會躊躇不前… 我們腦袋會充塞著千百個理由去推翻自己:「你認為自己是誰去說這番話! 你有什麼權力,當著全世界面前說你的愛!」
像德蘭修女,若望保祿二世說這些話,同時他也是謙虛的,因為他都強調,他所擁有的特質及恩寵,都不是來自他自己,他只是一個工具。他可以讓天主的大能在他身上工作,而不會自命那些能力出於自己。這就是謙遜與不可一世的分別、偉大與自我中心的分別。一個自我中心的人可能也做出大事,但跟聖人不一樣,他會將所有功德都歸於自己。
在靈修上,常常都會忽略自我的重要性,徹底除去它在成聖路上的必然性。也許我們難以置信許多偉大的聖人都有著強大的自我:聖方濟.亞西西、聖女大德蘭、聖十字若望、聖女小德蘭… 他們的自我都非常堅強! 因此,他們有偉大的自我形象,讓他們達到獨特的重要性。我們對於他們「謙遜」的理解有時候是錯誤的,也讓我們受傷害。
說我們之所以受傷害,因為,許多在我們生命中的問題、甚至是靈修上的問題,都正正是因為我們自我太軟弱! 我們的自我形象是多麼的脆弱,因此讓我們做不了該做的事,甚至只是給予愛和溫暖,都做不到。
因為我們的自我形象太薄弱,不像德蘭修女、若望保祿二世,我們羞怯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去宣講真理、去表達我們的愛! 我們製造太多的聲音去擾亂自己 (當然,原本是外在的聲音),讓我們變得癱瘓:「你以為自己是誰! 那只是驕傲、無知! 這是自大! 你根本就沒有才能、你不夠好去做這些事! 沒有人想你去做這些好事的!」
由於我們的自我太弱、而不是太強,因此我們常常要「保護自己」。我們掙扎免讓自己容易受傷、我們放棄應該的執著,為了保護自己。為什麼? 因為我們內裡不夠肯定,因為我們的自我形象、自我價值動搖不定。聖方濟.亞西西、聖女大德蘭、聖十字若望、聖女小德蘭… 他們從不需要保護自己! 他們不介意將自己暴露於傷害,因為他們有堅定的自我。
我們應該鄙棄驕傲、自我中心。但錯誤的謙遜並不能免我們於驕傲之中,反而,它免我們去付出愛及關懷— 然後令我們做不成任何偉大的事。
反省問題
讀經一
1. 「謙卑人的祈禱,穿雲而上」— 讀經一提到的孤兒寡婦,是謙虛還是卑微? 你想起一些這樣的「謙卑人」嗎? 在他們身上,如何看到謙遜? 你呢,你的謙遜程度又如何,你對天主完全誠實嗎?
2. 當你聽到受「壓迫者的祈禱、孤兒的哀求,及寡婦訴苦的歎息」時,你會作任何行動嗎? 有沒有什麼是你現在未曾去做,但可以去幫助受苦的人?
讀經二
1. 你可有感覺自己「我已被奠祭」的時候? 有沒有人背棄了你? 保祿如何去對抗這些感受? 因著他的經歷,保祿可以幫助你嗎?
2. 保祿曾在獅子口中被拯救出來,他相信在邪惡的威脅中,他會獲得保護。為教會來說,什麼是邪惡的威脅? 你又受著什麼威脅? 你有信心嗎?
福音
1. 如果你在天主的位置,你會首先俯聽怎樣的祈禱? 法利塞人所作的祈禱,是給天主聽的、還是給他自己聽的呢?
2. 法利塞人認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你會在任何地方跟他相似嗎? 你會不會自命高人一等? 在什麼方面呢? 那麼,你有沒有什麼地方也跟這稅吏相似?
祈禱
天主,請俯聽我們的呼喊、請來扶助我的軟弱。就讓我們的祈禱衝破雲宵、讓祢的仁慈如雨般降下。亞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