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重新開始禮儀年中的常年期,讓我們在讀經中,透過耶穌基督的教導及所行的奇蹟,發現天主的訊息。
依撒意亞先知書 49:3,5-6
這個主日讀經延續耶穌「僕人身份」的主題,祂的身份尤其在洗禮時被彰顯。因此,這篇第二依撒意亞的僕人歌詠,被選取為主日讀經。
上星期,我們讀了第一首僕人歌詠。比較兩者,我們發現兩個不同之處。首先,第二首僕人歌詠道出了天主「在母胎中」形成祂的僕人。這種「天主預選」的思想,是希伯來人先知的特質 (參閱:耶肋米亞先知書1:5),在保祿書信中重現 (參閱:迦拉達人書 1:15)。
「天主預選」的思想絕不是空泛的教條,而應該以聖經的看度去看— 在實際的境況中,充滿信德的讚美。事實上,這就是福音中,聖母領報及耶穌童年史的部份所表達的。
第二,這經文亦擴大了「上主僕人」的普世性幅度。第一首僕人歌詠只說「萬民的光明」。第二首擴充了這一點。「要照亮普世」,因為僕人的使命不單限於以色列:「我更要使你作萬民的光明,使我的救恩達於地極。」
聖詠40
這是一首個人的感恩詩歌,在困難過後,感激天主的援助。作者決意不單以唇舌讚揚上主、更要以整個生命去表達對上主的感恩。他表達願意服從上主的意願。這裡,他說,天主所要的不是全燔祭以及贖罪祭。
這聽上去好像說我們要廢除所有祭獻;但我們要記住,這首歌詠正正是向天主獻祭的時候所詠唱的。作者的意思是說,當我們獻上外在的祭品時,我們都要奉上自己整個人,並不是說,我們獻上了祭物,便可以置身其外。
但是,如希伯來人書的作者所解釋 (希 10:5-10);之所以說「全燔祭以及贖罪祭」都不再需要,是直接指向耶穌基督自己,祂完全服從於天父旨意,而將自己奉為祭獻。
舊約中所行的祭獻,奉行了多個世紀— 它是一個見證,卻是未完善的,而且人類沒可能完全交出他/她自己的意志。
如果我們說人可以完全交出自己的意志,那未免太「白拉奇(齊)學說」了(五世紀初之異端學說)。因此,各種祭獻還繼續行使,直至一個真正的祭獻出現,可以取代舊的「全燔祭以及贖罪祭」。
在希伯來人書中引用這段聖詠,為它制定了基督論的解釋。因此,這聖詠被選進今天的禮儀讀經中。
這是一首基督的歌詠,祂受洗時,將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給天父、願意承行祂的意旨;祂將會向貧窮人、被遺棄的人… 履行祂的使命;也為病者、受苦者… 直至祂在加爾瓦略山的苦難為高峰。
這個主題,我們將會在未來數月的福音讀經中聽到。
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1:1-3
今天我們開始從格林多人前書選段的讀經。這裡,我們看到一個傳統古代書信的問候格式:「某某寫給某某,致問候。」
但,如常地,保祿將書信的對象基督化。他是保祿,「因天主的旨意,蒙召為耶穌基督宗徒」。
他書信的對象是天主教會,在基督耶穌內受祝聖,蒙召為聖的人。
他的問候辭是基督徒的祝福:恩寵與平安。
在對讀者的稱呼中,最突出的是,他所強調的教會普世性。他提醒格林多人,他們是「在格林多」的天主教會。
信友們是普世教會在某地的體現。只有一個天主子民,每個教會都只是彰顯那「一個子民」。
保祿提醒格林多的信友,他們不是獨自的— 他們跟各地的信友一樣,都是因主耶穌基督之名被召叫,祂是各教會的天主、也是他們的天主。
當時,格林多的信友都專注於他們的信仰進程、自己的問題。他們是「公理會主義」的,且在壞的方面,因為他們認為唯獨自己是天主的子民,他們的信仰是封閉的。
當然,一個本地教會都可以正面地「公理會主義」,如果信友清楚明白自己的召叫,就是作普世教會在一個地方的見證、代表。
一次又一次,保祿逐一指出格林多信友實際上、神學上的問題;而最大的錯誤,是他們認為自己的地方教會是整個天主教會,因而避開普世教會。
在壞的方面看「公理會主義」,這並不限於稱為此名字的團體。事實上,公理會之教友常常正面地履行這個思想。不過,這種態度負面地滲進基督徒團體內,像病菌般散佈。
有時候,一夥基督徒領袖聚集一起,在某地拓展一個地方教會;很難使該地的教友體現教會的普世性。
教會好像成了他們聚集、建立的地方… 因此,保祿所宣講的、聖經所說明的,關於教會的訓導,十分重要。
若望福音 1:29-34
甲年的福音讀經,該選用瑪竇福音的,這個主日是其中的例外,大概因為在主顯節為主題的時候,我們繼續強調耶穌受洗事件的重要性。
四位福音作者都避免了正面敘述耶穌受洗的過程,大概因為有些「浸禮」派的異端。 於是,瑪竇加插了一段耶穌跟若望的對話,我們上星期已看過。直接敘述耶穌受洗事件的話,就好像將祂描繪成若望的屬下。
瑪竇用心良苦去免除以上的想法:從引言、到福音的首數個章節,至今天的讀經也有 (「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原先我而有。」)。
於是,若翰洗者對耶穌的洗禮,成為神學上是極有意義的證據— 由「天空傳來的聲音」及聖神如鴿子降在耶穌身上而表達了。後者更是明顯地表現了的。(第33節)
從天上傳來的聲音,明顯是要說明一點:「祂是天主子」,也許是對應了「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而且,也可以是更為連結了第二依撒意亞所說的耶穌身份— 「上主的僕人」。
如果我們問,若望所記敘的耶穌受洗,在對觀福音外還有什麼意義,我們可以想到兩點:
第一,若望比對觀福音作者更為清晰地指出 (特別,如果我們跟隨34節不同版本的「選材」)可以見到,在神學意義上,耶穌受洗是特別地顯揚了祂作為上主僕人的身份。
第二點,耶穌作為僕人的使命將會包括,祂背負(亦除去)世界的罪惡 (依撒意亞先知書 53)。這樣,主顯節後的時節,開始指向基督的苦難。
天主的羔羊
聖依納爵的祈禱方法之中,有一種是「重複」的方式。如果有一節的祈禱時段特別獲益、或特別差,聖依納爵都會指導退省者,在下一節的祈禱重複。
「不是吧﹗重複!?」— 也許他的指導會令我們悶哼。我必須承認,當我第一次作「神操」退省的時候,那是我最不喜歡的。
後來,我才明白那「重複」的意義:不是我的能力,去令該次祈禱的感受重複發生。 甚至,不是我該作的嘗試,讓自己好像之前一樣去認識天主。不是我去花腦筋,令自己明白天主。
「重複」,就好像我回到森林中的某一點,我在那裡曾經遇見過天主;我回到那裡看我們是否可以再相遇。就算不然,我仍然記憶著上一次我們怎樣遇見的,就像瑪利亞:「默存心中、反覆思量」。
我說這一點,是因為這個主日,教會重複了上主日耶穌受洗的主題。當然,讀經記載的事件,時序不一定如現實、又或者這個重複是有原因的。讓我們嘗試利用聖依納爵的原則吧。
在這篇福音中,你發現到什麼? 你可以在這裡稍停閱讀,重看福音一遍,去尋找你的答案。對於我,當耶穌行近若翰洗者時,若翰的說話令人困惑:「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
天主的羔羊— 真是一個神秘的稱呼﹗每一台感恩祭中,我們都聽到這幾個字 (「請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也許我們沒有深思這個名稱的內涵,其實它的意義很深。
在猶太聖殿中,人們用羔羊去獻祭;羔羊犧牲自己,令獻祭的人在天主面前成為純潔的。牠的身體還在世上,就好像天主與世人間的一道橋。
耶穌就好像羔羊。祂— 以自己的意願— 為全人類受死。祂原本就是全無罪的,祂已跟天主在一起,但祂成為罪人中,沒有罪的一員。祂將人類的罪背負在自己身上,交托於天父的懷中,好讓人可以得到被寬恕的生命。
試想像一隻小羊,在草地上咀嚼青草… 用一點時間默觀這個景象… 耶穌就是願意這樣單純地愛著我們,祂甚至以自己的死亡,去成為我們跟天主的橋樑。
這是一個「重複」的練習— 在同一個地方,以不同的方式發現天主﹗
如果你有興趣知多一點,可以再想這一點:一個名叫Joachim Jeremias的學者,他發現「羔羊」的亞拉美語(耶穌當時說的語言)原文是「talyã’」,意思不單是羊,還是「奴隸」、「僕人」。若望洗者可能語帶相關:「請看,天主的羔羊」、「請看、天主的僕人」。如果這樣的話,他的說話的確是直接引用了這個主日的讀經一。
反省問題
讀經一
1. 在耶穌整個傳教生活中,祂活出了怎樣的一首「僕人歌詠」?
2. 我們的教會,可以如何成為現代世界的光明? 可不可以舉出一個例子,你在自己的家庭中也可以成為光明?
讀經二
1. 我們都被召叫「成聖」— 為你來說,「成聖」是什麼? 若翰洗者在哪方
面是成聖的典範?
2. 在路加福音記載主的受洗,我們聽到窮人的待遇。如果欺壓貧窮的鄰人,跟成聖有什麼關係?
福音
1. 這篇福音的重點是什麼? 是耶穌受洗、還是若翰關於天主在耶穌身上計劃的見證?
2. 為什麼若翰會這麼肯定:「看,天主的羔羊」? 若翰常常留意聖神的引領嗎? 你有沒有細看聖神在你生命中的工作? 你可以尋找到、並且信任天主的聖神嗎?
祈禱
天主聖神,請來,照耀我們的迷霧。讓我們生活出認出耶穌。幫助我們向所有人宣講天主的羔羊。亞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