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一 出谷紀 12:1-8,11-14
耶穌基督跟門徒進行的最後晚餐,究竟是猶太人的逾越節晚餐(如對觀福音描述的)、還是發生在逾越節前廿四小時(如若望所載);這一點,歷來也備受熱烈討論。無論如何,有兩點是肯定的:耶穌跟門徒的最後晚餐,圍繞著許多逾越節的聯繫,被賦予許多關於逾越的神學思想,這在保祿書信(如今天讀經二)及對觀福音亦然。
事實上,以色列民的逾越節,確為基督徒每年慶祝的復活節禮儀,提供了原始背景,特別是最隆重的復活節守夜禮。因此,逾越節三日慶典的讀經,由出谷紀開始,實在適合不過!
讓我們探討三點:
(1) 逾越節的意義,是要(每年)紀念天主對子民施行救贖。「紀念」不但是「記得」,虔誠的猶太人在古代已經相信,當他們慶祝逾越節的當下,他/她確實跟他們的祖先連繫一起,離開在埃及當奴隸的生活﹗ 我們基督徒的逾越節三日慶典,亦有著同一概念。
(2) 羔羊被宰殺、祭獻,預示了天主的羔羊需要流血,為人贖罪。對基督徒來說,流血的祭獻不單是儀式、崇拜— 而是一個願意承行主旨的行動 (希伯來書10:5-10),是一件救恩史的事件。每一台感恩聖祭的主要意義,就是將同一個祭獻,保留到現在。
(3) 逾越節晚餐必須要趕快地吃、充滿期盼。多個世紀過去,當中趕急的感覺,漸變成對默西亞的熱切盼待— 也許,他當晚就會來到! 早期的基督徒,同樣在逾越節期待基督再回來。就算他們未等到基督第二次來臨,信友們一樣隆重盼望復活節感恩祭之中,基督的臨在。(Marana tha! 主,快來吧﹗)
聖詠 116
聖詠突顯了感恩聖祭的兩個層面:感恩的祭獻、以及信友之間的共融,共飲一杯。在傳統上,有時候會側重於某一方,其實兩者同樣重要。
讀經二 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11:23-26
這段書信的內容,是新約中被保留的基督徒傳統中,其中歷史最悠久的(參閱:格林多人前書15:3-7)。保祿約在公元50年向格林多信友說,他「從主所領受的」、「傳授給你們」— 「領受、傳授」像猶太辣彼那樣,將信仰傳遞。
因此,感恩聖祭不是一個天主啟示的「幻象」,而是由人作見證、世代遺留下來的傳統;但不要忘記,基督是這一切的監管人。
這段書信並不是要仔細地形容最後晚餐,而是為當時的信友,提供了一個進行感恩祭的禮儀格式,列明主要的部份。
這裡提到的餅和酒,就是感恩祭最基本的原素。只有保祿和路加長篇的記敘,有記載過基督說要「為紀念我而舉行這事」。不過,其他福音都有這個前設,因為當時的教會已在「舉行」聖餐,以紀念耶穌基督。
保祿亦保留了一個重點,在對觀福音中也許更為突出的— 就是預示基督的第二次再來。保祿的觀點,像對觀福音一樣,感恩祭是紀念、重演往昔、同時指向將來— 紀念基督在十架上的犧牲、救贖,期望祂光榮地再來。
若望福音 13:1-15
「兄弟姊妹彼此相愛」這個主題,在濯足禮中呈現,就如耶穌基督所說:「我給你們立了榜樣,叫你們也照我給你們所做的,去做。」(13:15)。這個「榜樣」,在往後的臨別贈言章節,解釋得更為清楚。在晚餐後,祂對門徒說:「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 (13:34是拉丁禮聖週四禮儀讀經的福音前歡呼,這一句是聖週四的中心主題。)
對於耶穌為門徒洗腳,現代的聖經註釋者提供了兩個參考主題。第一,是象徵性;第二,是為了豎立模樣。
在象徵的角度看,耶穌脫下外衣,拿起一條手巾,束在腰間,象徵了祂的謙卑。的確,祂屈尊就卑,首先令自己降生成人,然後,祂願意受死,以洗淨人類的罪污;最後,祂將一切榮耀歸於天父。
這個事件,是將《基督頌》(Carmen Christi) 呈現於大家眼前的實際行動(參閱苦難主日,讀經二)。第三節表達了其意思所在:「耶穌因知道父已把一切,交在他手中,也知道自己是從天主來的,又要往天主那裡去……」
耶穌的整個生命,給基督徒立了模範:「我給你們立了榜樣,叫你們也照我給你們所做的,去做若我為『主』,為『師父』的,給你們洗腳,你們也該彼此洗腳。」(第十五節)
第四世紀,(敘利亞) 迦巴拉的瑟維里安主教講道 (Severian Bishop of Gabala)
整個有形的世界、天地萬物,都在頌揚天主的美善,但沒有一件可與此相比:天主甘願降生成人,跟我們同在。祂既是神聖的,卻取了一個奴僕的形體;這非但沒有降低了祂的尊榮,反而彰顯了祂對我們的愛情。
今天,我們看見了一件偉大的事,顯現了祂無比的慈悲。那是什麼? 我們的救世主,親自洗門徒的腳。
雖然祂將自己屈尊就卑,取了奴僕的形態;當祂從晚餐廳起來,祂更為了我們,將自己放於一個特別的位置。
是祂創造天地萬物、給予世界生命;但祂卻跪在門徒跟前— 猶如主人跪在僕人面前、智慧屈服在愚者前、聖言在無知者前、智慧之源在蠻夷之前… 是祂滋養了世間萬物,卻委身跟門徒一起吃喝。是祂維持著世界的運行,祂卻願意吸取人世間的食物來以維持生命。
祂不單止願意跟原本應該作祂奴隸的人,分享一頓晚餐。伯多祿、瑪竇、斐理伯… 人性之子圍坐祂旁;而聖彌額爾、聖嘉俾額爾… 整個天朝神聖侍立在祂旁。啊﹗這是何等的美妙! 天使們為將要發生的事感覺驚駭,門徒卻享受地跟耶穌親近!
如此美妙的景況還不能使基督感覺滿足。聖經所載,祂從餐桌站起… 祂本以榮為衣袍,現在脫下外衣;天堂、雲彩本應披戴在祂身上,現在祂束上毛巾;人間的雨露、江河,原是祂注入活水,現在,祂卻跪下洗門徒的腳。
天地萬物的主宰為祂的門徒洗腳﹗這並沒有減卻祂的尊榮;反而顯露了祂對我們懷有無窮的愛意。雖然師傅充滿愛情,伯多祿仍然被祂的地位而感到吃驚。伯多祿,就如他早前決不遲緩地宣示信仰,現在他也明白到此事的不尋常。
其他門徒都充滿顫驚地讓師傅洗他們的腳,卻不敢說出半句疑問。伯多祿因著對主的敬畏,他說:「主,你給我洗腳嗎?你永遠不可給我洗腳!」
伯多祿堅拒耶穌為他洗腳;他的感受是正確的,但這表示了他當時還沒有完全明白「天主降生成人」的意義。他起初因著信德而拒絕,卻因聽命而順服了耶穌的行動。
這就是修道者該有的行為;我們不應該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決定,而是要服從於上主的旨意。伯多祿的思想是人性的,但卻因著愛天主而改變初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