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按 [意見] 留言,發表您的信仰分享/感想。唯望大家以基督徒的愛心去分享、互相尊重。

網頁

2011年6月19日星期日

天主聖三節(6月19日)


出谷紀 34:4-6,8-9

讀經第一部份記載天主對梅瑟顯現 (宣示自己的名號),第二部份則是梅瑟對天主顯現的回應。

後來的猶太教傳統,將這次事件認定為天主親身「降臨」、「(在梅瑟前)經過」,並宣示自己名號。這樣的擬人記敘手法,似乎跟天主的超越性有點不乎。

因此,有些人提出,當時顯現的其實是天主與人之間的「媒介」,可能是:天使、memra(說話)、聖言、或是天主的精神。這些「媒介」,預備了稍後基督徒研究「聖言降生成人」及「天主聖三」的道理。

在天主對人類的啟示之中— 不管在西乃山的啟示、還是在新約透過耶穌基督— 天主超然的神性都,都指向祂踏出了自己本體、向人類展示自己是誰。祂也創造了自我啟示的回應。

在西乃山的顯現之中,我們看到「三位一體」模式: (1)天主的本質;(2)天主在自我溝通之中,踏出了自己本位 (3) 當梅瑟跟天主的溝通時,天主在他心中放下了回應。

在新約中,「三位」模式對應了聖父、聖子、聖神。作為基督徒的必須要明白,在舊約中的「天主」並不等同基督宗教中,天主聖三中第一位;「天主」是三位的合一,就如「達修信經」(Athanasian Creed)中所說的那樣:

天父是主,聖子是主,聖神是主。他們是三位,卻是同一的主。



答唱詠 達尼爾先知書3

這首歌詠取自達尼爾先知書的正典部份;三位青年人詠唱的讚歌,出自沙得辣客、默沙客和阿貝得乃哥的口中 (亦即是:阿納尼雅、米沙耳和阿匝黎),因為他們被拿步高王投進火窯中,卻絲毫沒有損傷。
歌詠第一部份是讚美歌、萬物頌,也有人稱為短歌詠;只有希臘文被保留下來,我們不知道究竟有沒有希伯來文或阿拉美語的原文。無論如果,詩歌兩部份都滲入了舊約歌詠的禮儀格式。

第一段落延續了讀經一主題:「天主的聖名」。當我們唱這聖詠時必須緊記,為基督徒來說,聖名就是「聖父、聖子、聖神」。我們可以加進兩句:

上主,祢當受讚美,聖父聖子、聖神;
極受稱揚,極受讚頌,直到永遠!



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後書 13:11-13

保祿的書信,大都用作於當時基督徒聚會中被宣讀。讀經取於格林多人後書最末部,段落目的十分明顯:總結全篇書信,預備信友進入聖祭禮。

因此,他規勸眾人要互祝平安、以聖潔之吻彼此問候。(在早期教會的禮儀、及最近的禮儀改革中,平安禮該在奉獻禮之前,而不是感恩經之後)

天主聖三的頌謝辭,自然成為感恩經的開始(就如「舉心向上」的禱文以前)

在保祿書信中,有幾個地方他已經假設信友明白「天主聖三」的經驗 (例同,在格林多人前書12:4-6),但唯獨在此處,他隆重地提出了聖三的名稱。

依我看來,這聖三的程式有默示錄式的喻意。猶太人的默示錄文體,有時候會提到天主、人子、天使,而基督徒則取了這傳統變作「聖父、聖子(人子)、及天使 (參閱谷 13:32)

注意一點,保祿對於聖三的名稱不單是教條式的,而是接近基督徒的經驗而來:基督的恩寵、天主的愛情、聖神的互通(共融)。這就是恩寵、愛情、同行的經驗。

稱呼聖三的次序— 子、父、聖神— 十分突出,再次反映了當時基督徒的經驗。

透過耶穌基督,祂賦予世界恩寵的生命、死亡,我們才能經驗到天主的愛。而這個邂逅,讓我們有幸參與於被救贖的團體當中,我們參與聖神的共融生命。


若望福音 3:16-18

傳統上,這段經文跟五旬節相連,在舊式禮儀的聖神降臨節後星期一會讀到(包1925)

在新編禮儀讀經之中,這一選段在每三年一次的主日,必須被讀到,這是一件美事因為「三章十六節」是若望福音的語句之中,最精煉地總結全部福音的句子。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在聖三主日選用此段福音,好像表達了「兩位一體」而不是「三位一體」;因為這裡只提起聖父、聖子。傳統上五旬節後星期一選用這一章節,也引起了同樣疑慮。

但我們沒可能將永生的賞賜跟聖神分開而論,永生就是:天主透過聖神、派遣聖子;聖神是賦予生命的一位。



歷史、文化背景

「若望福音 3:16」是許多裝飾品、橫額、汽車貼紙的標語,在全世界的公路上都不難見到。現代信友大概不會知道,這句窩心的訊息 (「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其實反映了若望當時信友們的生命、愛與仇恨。

若望福音裡提到「世界」一詞,包括了正面及反面的態度。今天福音選段、跟福音其他一些部份相類同,提到「世界」一詞是正面的 (1:29; 4:42; 6:33, 51; 10:36; 12:47; 17:21)。事實上,耶穌也喜歡「來到世界上」(6:32; 11:27)。他就是「世界的光」(8:12;9:5; 12:46),祂自願生而為人,在世界上搭起了帳棚(1:14)

但在若望福音中,「世界」一詞帶有反面意思的地方更為普遍。「世界」不願意接受耶穌(1:9-10),甚至與他為敵(16:20; 17:14, 16; 18:36)、反抗祂的聖神(14:17; 16:8-11).。事實上,「世界」惱恨耶穌和門徒(7:7; 15:18-19; 16:20)

於是,耶穌決意要審判「世界」(9:39; 12:31),因為黑暗之子在這裡生存(12:35-36)。他以判官的身份去譴責「世界」(8:21-29)。之後,護慰者便會履行真正的審判,判斷世界上錯誤的正義、錯誤的審判、及世界對於邪惡勢力的服從(16:8-11)

我們如何去理解,在若望福音中這些對於「世界」一詞「時而正面、時而反面」的態度呢? 在若望的團體中,耶穌升天以後,他們有很強的愛德,同時也有根深柢固的仇恨。從歷史角度看,學者研究若望的團體有不同時期發展。

在最早期(約公元50),這個團體視「世界」為好,不過也需要改革...「世界」需要、也堪當接受福音。中東猶大地區的信徒,令到其他的中東猶大人開始信仰耶穌基督。

稍為後期(約公元80),一些猶大的聽眾開始拒絕福音,他們甚至將耶穌的門徒逐離會堂。這個經驗令到信徒大為震驚,也令他們開始對「世界」開始有負面的看法。

若望福音中,五至十二章記載了「世界」反對耶穌的聲音,包括那些不願意相信基督的猶大人民。但十四至十七章,反映了基督徒跟猶太會堂割斷後的情形。同時,有些早期加入這個信友團體的外邦人,都開始失去信德。他們都是邪惡「世界」的一份子。

成為「反社會團體」
有另一個文化層面使我們更為了解若望信友團體的信仰歷程。因為他們被「逐出會堂」,他們成了「反社會團體」。這個專有名詞形容一個組別的人,聚在一起,對抗社會中的大多數人。

社會學者深信,這些現象只是一個暫時性的過程(雖然,「過程」有可能持續幾百年)。以上所說的反社會組別,他們用「世界」一詞(若望七十九次用了這個詞語;瑪竇只有九次,路加及瑪爾谷分別只用了三次),明顯地要分割開「我們」和「其他人」。

如此別有用心地提起一個詞語,可說是「反社會組別」常有的特色。這樣做,他們排除社會主流思想,將自己的成員跟創辦人團結起來。若望用了許多這類的用語去表達這個連繫:相信耶穌、跟隨耶穌跟耶穌一起生活、愛慕祂、遵行祂的話等等。

就如專門研究若望福音的聖經學者Raymond Brown寫到:這樣的方法說服信友願意遠離「世界」,投入群體的保護之中,又或者,能夠派遣他們往「世界」福傳。學者批評前者是「堡壘心態」,而且警告後者是「天真」的看法。信友應該在批評、反對聲音中緊守自己信仰,策劃真正有建設性的回應,而不是只想保護自己。

天主聖三,「愛」的關係
想要理解「天主聖三」多一點,我們可以重溫一個偉大的歷史故事;這個故事我們已經連續許多個星期提起過,無論如何,讓我們今天再看一次:

天主聖父邀請世界上的所有人一起,參與一份恆久的愛情關係。「我想成為你們的天主、你們成為我的子民。我對你們的愛是貴重的、溫柔的。你會願意愛我嗎?

有些人聽了,願意參與這份盟約。亞巴郎、依撒格、梅瑟、厄里亞、厄里叟這只是名單之始。不過,更多的人卻選擇其他較為「方便」的物質而遠離天主,例如金錢、名譽我們屯積著種種離棄了天主的愛。

天主如何回應我們對祂的拒絕、離棄?

「我的人民啊!難道我虧負了您? 我甚麼地方對不起您?請您答覆我。我曾為您打擊了埃及,和他們的長子;您卻鞭打了我,把我交付於異邦人。我的人民啊!難道我虧負了您?我甚麼地方對不起您?請您答覆我。」(聖週五《基督譴責》

天主嘗試了一個不錯的方法:「我會向人類展示什麼是真愛。因為我就是愛,我唯獨是愛。我會完全地走向他們,愛情就是毫不保留。我要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個;我會活出人性的真正深度,他們就是看見愛情的真面目。」

於是,天主降生成人,祂的名字叫耶穌基督。祂告訴人民如何去愛天主在萬有之上,也教導人要彼此相愛。祂真真正正是天主,取了血肉之軀。耶穌跟天主原為一體。於是,世界認識了兩位,祂們是同一個天主。

不過,人類的本性早已受傷、被出賣,我們跟其他人一樣,內裡都充滿自私、貪婪的動機。在這樣的世界中,愛情已經失落了。

於是,聖子(祂原是天主)願意下降到這個迷失、殘酷的世界之中,祂在世界中受侮辱、至死亡。祂的苦難、死亡,真真正正向人類展示了天主是誰。

至此,宗徒們明白了天主的兩位:耶穌基督、及天主聖父(其實,當時他們都不完全明白)。於是,當耶穌離開世界之前,祂對宗徒們說了以下的話(我以自己話去解說)

斐理伯,還有你們眾人,如果你們認識我,就認識天父。祂完全在我內,當我回到祂那裡去時,我會為你們派遣聖神,於是我在你們內居住。這位護慰者就是我與父之間的愛,也是我們對你們的愛。如此,我就會天天跟你們在一起,直至世界的終結!

耶穌說的,就是聖三中的第三位;如果我們願意,祂時刻懷抱我們的靈魂— 如果我們真的願意。天主聖神是深邃的、充滿感恩之情、安慰人心就如寒冬中的毛氈。那就是天父與聖子之間的愛。

天主怎麼可以用三個不同的「形象」去愛我們? 天主是一個「眾數」,祂有三位,那麼,祂如何是一個天主? 答案是,我們不要在「三位」之間加上「除號」,而該用「加號」。天主聖三,祂們三位是偉大的愛、互動的關係,祂們如此貼近,因而是同一位天主。

這就是我要說的故事了。




反省問題
讀經一

1.      除了自己的名號外,天主在西乃山上還向梅瑟披露了什麼?梅瑟如何回應上主的啟示? 你知道了天主對你的愛,又如何回應?

2.      如果天主親自跟我們同在,那是不是說,無論我們怎樣,此時此刻,天主都是如此愛我們,縱然我們有時相當「硬頸」? 當其他人嚴苛地對待你時,你願意原諒、並接受他人原來的樣子嗎?

讀經二
1.      以下的句子,讓你明白了天主聖三的什麼? 「主耶穌基督的恩寵,和天主的愛情,及聖神的相通,常與你們眾人同在。」如果天主的本性就是愛,祂有邀請我們跟祂同行嗎? 這一點對於我們的團體有什麼喻意?

2.      我們都知道,彼此和睦、互勉可以令大家和平共處,這一點為你有多重要? 你同意大多數人嗎? 你認為這篇讀經是一席安慰的話、還是告誡的話?

福音
1.      聖父做了什麼事,令你知道祂「愛了世界」? 聖子又做了什麼? 你做過什麼去回應天主對於世界、及對於你的大愛?

2.      聖神是聖父跟聖子彼此間的愛情。聖神如何幫助你進入天主永恆的、愛的流動之內?



祈禱


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遠。亞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