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按 [意見] 留言,發表您的信仰分享/感想。唯望大家以基督徒的愛心去分享、互相尊重。

網頁

2011年7月22日星期五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7月24日)


列王紀上3:5,7-12

在希臘傳統,「智慧」是指在哲學的探索。不過,在舊約之中,「智慧」其實是很世俗、生活化的認知;包括生活上的技能、認識天主、判斷善惡的能力。

列王紀上三至十一章,在各方面顯示了撒羅滿的智慧:例如他用心理分析去判斷兩個妓女的個案(3:16-28)、明智地料理國事 (第四章)、滿有建造的智慧(五至七章)、營商的智慧(九章)

讀經一記載了撒羅滿獲得智慧的故事:他在夢中向天主祈求智慧,而沒有祈求錢財、長壽。智慧是人類生命中最大的寶庫。

因而,這篇讀經今天被揀選,對應福音中財寶的比喻;天主的國就像寶物一樣珍貴,令人不惜一切去爭取。

答唱詠 聖詠 119

智慧的人 (注意最後一段、最後兩句)就是了解而且持守天主誡命的人。

因此,聖詠跟讀經一扣上關連;有智慧的人愛天主的法律「遠勝各種黃金和寶玉」(第三段)。就如撒羅滿沒有選擇財寶,而祈求智慧。也正如耶穌在今天福音的比喻,挑戰信徒尋找天主國,要好像世界所有財寶、珍珠都不能比擬的珍貴。

所以,聖詠跟福音也互相呼應。

羅馬人書 8:28-30

上個主日選讀的羅馬人書,保祿主要說人生的痛苦、虛幻及消逝基督徒的生活也是一樣。然而,我們不斷地盼望於永生、獲得永遠的光榮。

今個主日的選段,連接了人在現世的陰暗、及將來的光榮救贖。在28節「我們知道」,特別強調予當時聽眾,大概是指著當時的猶太信徒說的— 然後,保祿乘勢指向基督徒的經驗。

保祿說眾人在最後會獲得益處,這不是一個空頭支票;而是建基於信眾已經驗過的天主:天主早已認識我們、選定了我們與祂兒子的肖像相似、召叫了我們、使我們成義、更不止於此— 我們還會獲得最後的結果— 得到天主的光榮。

換句話說,基督徒對於永生的盼望,跟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都完全不同— 我們不是「死者已矣」,而是寄望我們現有的生命,來日會在基督內結出豐厚果實。

瑪竇福音13:44-52

福音的長式包括了寶貝及珍珠的兩個相連比喻,然後是撒網的比喻、及講論到天國的門徒經師。

短式只包括了兩個比喻,但沒有包括天國經師的講論,這實在可惜。因為兩者該是連帶關係的 (天主的國有無比的價值,而基督徒的「經師」就是負責看守這貴重寶貝的代表)

這對於瑪竇自己的使命,也提出了重要的線索。

瑪竇自己也就是取了「舊的寶貝」— 那就是他搜集到的福音傳承,而用到當時教會新的處境中。早前讀到的撒種比喻、莠子比喻,也就是他用舊的資料、作出新的「解說」(如一些聖經學家形容的),這一點我們已經討論過。

為耶穌基督親口說過的話,作出適合時宜的註解,這是教會從開始便一直肩負的使命。直至現在每個主日,牧者在講道台上解釋聖言,就是一直延續這份釋經的使命(這些講道內容確實是教會歷史的一部份)。作為忠實的講道者,最重要是他要將舊的道理,放諸現實境況之中。

這絕對不止單調地宣講老掉牙的道理、千篇一律說過去的例子、境況。事實上,「基督徒的經師」一句,就已闡釋了基督徒釋經學的重要角色。

對於講道者、傳道員,必須清楚了解自己這個角色;不過,對於信友,這一點並非今天福音的最重要部份。

在讀經一及聖詠已作出清楚交待,今天福音要說天主的國有著最寶貴的價值、比世上萬物都要珍貴。甚至值得一個人悄悄地收藏、變賣一切、好買得那塊有寶物的田地。

這裡又是一個例子,我們看到耶穌的比喻內,出現一些不為人欣賞的人物;例如路加記載了狡猾僕人比喻、不義判官的比喻。

這些比喻不是要教導我們道德價值的課堂;反而,是用誇張的例子去指出隱喻的道理:天主的國就是如此的寶貴,值得我們不惜一切去奪得。

而珍珠的比喻則是另一類,它沒有任何不義的行為,不過也像藏在地裡的寶貝比喻,用意在挑戰我們仿傚其徹底的行為,以獲得天國。

當然,瑪竇將這些圖像引用於他當時的教會。那時,他們被唯信仰論(antinomianism,放棄道德法律)的人挑戰信仰,假先知輩起,迫害教會。

在那樣的境況下,基督徒必須預備自己,要以最徹底的方式持守信仰、履行真理。亦因此,瑪竇用了兩個相連的比喻、再加上撒網比喻。

歷史、文化背景

這段落的關鍵問題在於最後一句:「()買了那塊地」,就如John Dominic Crossan指出:「如果寶物屬於找到他的人,那他根本不需要買下那塊地。那,如果他要買得那塊地好得到財寶,他的行為其實是不義的。」(他第一個行動是「找到」)

在古時,將珍寶藏在土地裡是普遍的行為,但將他們挖出來卻不普遍。許多時,珍寶的主人忘記了、或是去世又沒有告訴後人這些寶物的地點。於是,這些寶物就被埋藏了。

猶太的辣彼對於這個現象,也感覺相當為難,也不知道該將這些寶物的擁有權歸誰。在耶穌說的比喻中,很明顯,尋找到財寶的人理應沒有權擁有它們— 否則,他又為什麼要再把它們藏起來?

要記住,既然這是比喻,就該有「更深層」或「另一面」的意義。最重要的字是「高興地」— 天主及天國就是隱藏的財寶。找到天主,讓人獲得極大的喜樂,不過,發現的過程也許是福、也會是禍。

發現珍寶的人滿心歡喜,卻也讓自己陷於險境。他「賣掉他所有的一切」。我們都明白,當時農業社會,田地的收成沒有穩妥的保證;他竟不惜孤注一擲— 他讓自己無路可退了。

不止於此,他變賣所有,好買得那塊藏有珍寶的田地,但他不敢公開發挖,因為內藏的珍寶照法律說,並非他擁有。這個「幸運」的人所做的行動,真叫人摸不著頭腦。(希望大家記得,我們早前已解釋過:在當時中東社會,人們相信財物是早已經被分配好的,如果你突然變得富裕,你必須向公眾解釋原因。)

現代人有句俗語:「地上執到寶」,但就算用我們的角度去看這個比喻,始終百思不得其解。這個「天國的財寶」好像得貴重、卻又可能血本無歸。


心中的財寶
在福音之中,耶穌也利用了常識的生活智慧。祂說,試想像,有一天你隨意到田野間走走,剛巧你在某塊地上挖開了些泥,噢! 不得了! 原來這地下藏有大量、大量的金銀財物,你一生人都沒見過這麼多財寶! 那麼,難道你會急不及待將這個好消息公諸於世嗎?

當然不。你會將財寶收藏起來,厚厚的將其保密,盡量不讓他人見到。然後,你會賣掉自己現有的財產,好去買得那塊「秘密」的田地。現在,田地是你所擁有的了,你可以放膽告訴別人:「看! 我的田地藏有寶物呢!

這聽起來很有道理,是不是? 如果你贊同的話,我就要問你一以下問題了:你會願意這樣對待天國的財寶嗎? 耶穌就是向我們作出這個挑戰。起碼,值得我們考慮吧?

我們大概都記得,撒羅滿的智慧為普世所讚許。傳統說,南方的女王都親自求見,以請教他的勸言。究竟撒羅滿為什麼可以充滿智慧呢? 是從他父親達味王的遺傳嗎? 也不見得。他是向天主祈求的(讀經一)。他沒有祈求天主增加他的財富、讓他成名、也沒有叫天主幫助他毀滅敵人。他向天主祈求的是一顆慧心。天主因著他的祈禱而感動,於是賞賜他一顆聰明智慧的心,好去處理國事、為百姓判斷善惡。在現世,有幾多個領袖願意聆聽百姓的思想呢枉論明悟了。

也許,今個主日的最大智慧隱藏於讀經二。我們都試過引用這幾句經文,只是不自覺:「天主為愛祂的人,預備了最好的東西。」當我年紀漸長,我更認同這句話了。就算生命之中充滿痛苦、失敗天主始終賞賜我們更多的愛、更多的寬恕、讓我們在痛苦中更為含忍。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日用糧」。

今個主日當我們參與感恩祭的時候,請靜聽這幾個關於「智慧」的解釋。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夠只乾坐著呆等。要學習世俗的人,如果他們能夠獲得寶貴的王國,他們一定極力爭取。讓我們以一顆慧心去聆聽天主的話。


反省問題
讀經一
1.      「明悟」、「shōmē’a(希伯來文)意思是聆聽、聽從。如果世上有權力的人(父母、老師、上司、政治領袖、宗教領袖)都像撒羅滿一樣祈禱:「求你賜給你僕人一顆智慧的心,可統治你的百姓,判斷善惡」— 世界會否不一樣?「聆聽」如何可以令他們做好的決定?

2.      你認為要生活出基督徒的價值觀,有多困難?如果你有一顆明悟的人,有什麼人的生命會有改變? 你如何可以獲得更多的明悟?


讀經二
1.  保祿說:「天主使一切,都有助於那些愛他的人」。我們生命中難免痛苦,但痛苦如何有其好處?

2.      至於那個變賣自己所有,而買得財寶田地的人呢? 這是不是「天主使一切,都有助於那些愛他的人」的例子?

福音
1.      那些埋在田地裡的財寶,是無端出現的嗎? 還是前人努力的成果也許是商人辛苦賺得的、 珍珠工人血汗找到的你自己呢? 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發現天國的「財寶」? 事大、事小也好,試反省一些在你生活中經驗到天國的時刻。

2.      世間上有什麼值得你孤注一擲的?有什麼其他的「寶物」令你沒有完全投資在「天國財寶」之上?

祈禱
天主,請幫助我們明辨出生活中真正重要的「財寶」— 我的朋友、家人、我的信仰讓我們為這些「珍寶」而感恩。亞孟。

沒有留言: